高雄市鼓山區中華一路25號, 25 Chung-hua First Road, Gushan District, Kaohsiung Tel: (07)552-5329 Fax: (07)554-1207
2022年6月25日
第十三主日 -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hirteenth Sunday of the Year (C)
2022年6月19日
基督聖體聖血節
(資料來源:天主教方濟會 - 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節日來源
天主教會在「天主聖三節」後的星期四慶祝「耶穌聖體聖血節」,凡是無法在本日公開慶祝該節日的國家或地區,則延後至天主聖三節後的主日慶祝。這個節日所紀念的核心是聖體聖事的建立,因此原本應該在聖週星期四慶祝,但為了不影響聖週禮儀的焦點,而移在今日慶祝。
這個節日最早是由比利時列日(Lüttich)教區的一位奧斯定會修女茱利安納(Juliana),基於一個從1209年起,多次看見的神視而建議,該教區主教於1246年首先在教區內慶祝,1264年,教宗烏爾班四世(Urbanus IV)以一封通諭將節日提升到一般教會節日的層級。這封通諭最主要的執筆人,就是教會著名的神學泰斗聖多瑪斯(1225-1274),同時他也編排了這個節日的日課及彌撒禮儀經文,其中最令人感動的便是本日彌撒中的繼抒詠「熙雍!請吟詠歌唱……」筆者認為,不論以何種理由將本日的繼抒詠由彌撒中省略或縮減,對基督徒而言,都是嚴重的損失。1317年,教宗若望二十二世更明令規定,普世教會都必須慶祝聖體聖血節。
聖經選讀
今日的三篇聖經選讀都和聖體聖事有直接的關連:讀經一是有關「瑪納」的報導(申八2-3、14-16),這是在舊約中「天上降下的食糧」的預像。讀經二告訴我們格林多教會對於聖體聖事的信仰:信仰團體舉行聖體聖事的意義在於一起分享基督的體和血,並因此而共同形成基督的奧體(教會)。
福音選自若望福音第六章「生命之糧」言論中的一段核心內容:耶穌在行了增餅奇蹟之後,看見大批群眾「因為吃餅吃飽了」(若六26)而尋找祂,遂教導他們應該「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若六27)。人人都知道沒有食糧便無法生活,然而任何食糧都無法帶給人永遠的生命,即使是天降的「瑪納」也不能。以色列人的祖先在曠野中流徙時吃過「瑪納」,也全都去世了。今日所選讀的福音便是針對生命之糧做更清楚的闡釋:真正使人不死的生命之糧只有一個,就是耶穌自己。
聖事性的許諾
這段「生命之糧」言論,是耶穌在公開生活時所說的,因此是一個指向未來許諾:「我『將』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在聖經中這句話是未來時態,顯示耶穌預見自己的死亡,許諾將交出祂的肉,亦即交出祂的生命,目的在於使世界得到生命。這個許諾,肯定祂的生命便是聖事性的恩賜。耶穌在談話中直接用「肉」來表達「生命」,使我們看出若望福音反對一切否定耶穌人性的「幻像論」思想,強調天主子真正降生成人。這麼露骨的表白,當然令當時的猶太人難以接受,因此他們彼此爭論:「這人怎麼能把他的肉,賜給我們吃呢?」
聖事性的宴席
耶穌完全不理會猶太人的爭論,繼續祂的教導:獲得永遠生命的唯一途徑是參與聖事筵席。這個說法是絕對的,排除了一切其他的可能性,凡是否認聖事或否認十字架的救援功效的人,便是拒絕永遠的生命。
耶穌說為了得到生命,必須「吃人子的肉,喝他的血」!這個「吃」字,希臘原文本意是「咀嚼」,清楚地強調了「吃」與「喝」的真實性。透過這個真實的聖事性筵席,每一個領受者與基督產生最親密的結合,他們和耶穌的關係就如同耶穌和天主的關係一樣。凡是領受耶穌的體和血的人,都將住在祂內,而祂也住在他們內,就如父在子內,子也在父內一樣。
永生的獲得
耶穌說:「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所以領受聖體聖血的效果是獲得永生,但永生的真正賜予者是天主父,因為是祂派遣耶穌來到世上,使世人得到生命。因此,信仰是參與聖事筵席的必要條件,單單是吃耶穌的肉,喝祂的血並不足夠,唯有在信仰內領受祂的體血才有意義,才具有真實的效果。聖多瑪斯說:「善人領或惡人領,所領得天糧雖然相同,所得的效果卻截然不同:善人獲得生命,惡人招致死亡,所領的雖是同一神糧,結局卻完全不一樣。」
【綜合反省】
若望福音對於聖體聖事的教導,強調領受者將因此而得到永生。耶穌復活、升天後,基督徒仍在世上生活,他們為紀念耶穌而舉行主的筵席,並領受聖體聖血和祂合而為一。基督徒的信仰不僅是相信耶穌基督,同時也是「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相信派遣祂來的天父,並且一起走向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