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8日

教宗方濟各:我寧可教會受傷,那代表它走入人群

編譯:吳凱琳
編修:吳嘉俊

2013年美國《時代》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由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獲選。這已經是《時代》雜誌第3次選出教宗為年度風雲人物,前兩次分別為1962年的羅馬教宗若望二十三世、1994年的若望保祿二世。

教宗方濟各創下了許多第一:第一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宗、第一位使用「方濟各」稱號的教宗、第一位耶穌會士擔任教宗。他有些「另類」。在他之前的兩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都是神學教授,但教宗方濟各,擁有化學碩士學位,年輕時做過警衛、夜店保安人員、化學技師、以及文學教師。他捨棄了教宗專屬的公寓住宅,選擇繼續待在之前來羅馬參與祕密會議時的招待所,直到現在;平時也不搭乘教宗專用的轎車,而是和其他主教、神父擠同一台箱型車。曾有小朋友問他為什麼?教宗回答說,他需要跟大家生活在一起,每天跟主教與神父同伴們一起用餐與說話,才是他想要的生活;如果自己一個人孤單地與世隔絕,住在空盪的皇宮中,他很可能會發瘋。

教宗方濟各的上任,讓所有對羅馬教廷徹底失望的天主教信徒,又再度燃起了希望。教會不是教廷傳聲筒,而是窮人的發言人,《時代》雜誌形容他是「人民的教宗」(The People’ s Pope)。他選擇「方濟各」作為稱號,便已清楚表明他對自己的歷史定位:效法十二世紀方濟各聖人的典範,與窮人站在同一邊;教會的目的不是為了扮演神學警察的角色,而是療癒人民的傷痛。

20139月底,教宗方濟各接受耶穌會雜誌《天主教文明》(Civilta Cattolica)的編輯史帕魯達神父(Father Antonio Spadaro)採訪時表示,他認為教會必須貼近普羅大眾,而非空談理論,「我寧可教會受傷、變髒,因為這代表了它真正走上街頭,而不是自我侷限,固守在自我的安全防護網內。」。教會不該只是羅馬教廷的傳聲筒,它應該是窮人的發言人。因此,對於現今資本主義和全球化的過度發展,教宗頗不以為然,「上了年紀的遊民凍死不是新聞,股市跌2點才是新聞,怎麼會這樣?」他又繼續說道,「到現在還有人擁護利益均霑經濟學理論,認為自由市場可刺激經濟成長,帶來更多的正義與包容。但至今並沒有任何事實可證明這想法是對的。」他認為,教會必須盡力消除導致貧窮的結構性因素。第一步勢必得先掃蕩教會內部的金錢腐敗。

他大刀闊斧整頓梵蒂岡銀行,上任後不久便要求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銀行帳目,並交由獨立公司進行稽核;他也建立了相關制度,防制洗錢以及有效監督梵蒂岡財政。201310月,梵蒂岡銀行首度公布財報,這是125年以來的第一次。

教宗方濟各上任以來幾次重要的發言,反對同性婚姻,但不認為同性戀有罪更是引發傳統衛道人士的不滿與不安。他反對同性婚姻,但是他強調同性戀並不是罪,將那些有其他性傾向的人視為罪人,根本是錯誤的行為,「如果同性戀者心懷善意追尋上帝,我又有什麼資格去論斷他們?」

他希望所有人能以寬容的心去對待那些因為窮困或遭到性侵而被迫墮胎的女性,「面對如此痛苦的處境,又有誰會無動於衷?」對於離婚和再婚的天主教徒被禁止領聖餐禮,他批評領聖餐禮的目的「不應該是證明一個人的完美,而是要用來滋養弱者的身體」。教宗方濟各並非激進的改革者,在關鍵性議題上他仍舊選擇維護教廷既有的立場。但他想要呼籲的是,不同立場的雙方必須相互包容,否則只有敵對。如果教會拘泥於瑣碎的小節,將會令教會的道德高塔如紙牌一般迅速倒塌。他認為,人們應放下彼此的歧見,共同解決更重要、更迫切的議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