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鼓山區中華一路25號, 25 Chung-hua First Road, Gushan District, Kaohsiung Tel: (07)552-5329 Fax: (07)554-1207
2021年9月25日
嫉妒毀了我們 — Envy Will Destroy Us — Barron 主教講道
行禮風格的探討 (An Approach to Liturgical Style) - Part 1
直到到目前為止,本書都關注在甚麼是正確或可接受的行禮習俗。現在諒必要以大而化之的方式談談風格,這是依據散文作家埃爾文‧布魯克斯‧懷特(E.B. White)對風格所作的區分。這會有點不著邊際。畢竟誰可以斷定那既沒有音樂又沒有太多禮節的行禮令人覺得沉悶、繁瑣、和枯燥無味,而那又長又隆重的行禮卻令人感到輕鬆、簡單、甚至引人入勝,這兩種不同方式的行禮都算正確嗎?
風格涉及品味,品味卻不是天生的。它可以從社交互動中學得。品味無需商榷這句格言並不是說品味由於太過主觀以至於沒有結論。它表示品味根本就是公眾的事務,已經完全超出純粹個人感受的考量。例如,若對拍拍英國女王的背部或是對詆毀窮人的不當言行無動於衷的話,就相當麻木不仁,是沒有資格來討論品味。鐘鼎山林,各有所好(De gustibus non disputandum imbecilibus)。品味原本就是風格所不可缺少的社會要素,品味與風格的關係就好像文法與詩詞的關係一樣。
然而儘管行禮充滿著美感,行禮風格不只是審美而已。因為行禮並非美感的敬禮(latreia),而是真實/合理的敬禮(logike latreia),它不是人的敬禮講究知覺感受,而是聖言(logos)的敬禮,富有嚴謹的智性和靈性意義。
教會對聖言/意義的特殊敬禮唯有從耶穌基督身上整體地看待天主、人類和世界(天地人)才能理解。這個觀點首先瞭解傳統所認為的天主有如身分(Persons)的共融,彼此互相開放。然後,天主寄居在按祂的肖像所造生的人當中,創造者與受造物的共融以最具體的方式得以實踐完整、真實、和持續。因此,教會對聖言/意義的特殊敬禮需要一個救贖的整體宇宙觀。
按照這個觀點,造物界的歷史是造物主自我給予的啟示。造物界是一個大愛的祭典,主禮懇請人類為了宇宙萬物的生生不息,大方地在共祭中與祂共融。這樣,祂完完全全地主動而不是我們。我們能夠在所不惜地愛祂正是因為祂先愛了我們。天主聖三的共融,首先藉由化育眾生的創造工程反映在時空當中。
我們在受造物中所發現的共同性,僅是對萬有根源的驚鴻一瞥。我們所發現的源頭是在時空中天主聖三自我通傳的共融。我們所發現的世界並不只是分離散落和比鄰緊靠的隨機組合,而是脣齒相依的整體「生態」,它們各以不同的方式與共同源頭的天主聖三真正地結合。我們只有在雄、雌和產物的受造物關係中;在人類的愛、與被愛和愛的結晶,就是在母親、父親和孩子當中,隱約地辨識出這真實關係。
從永恆中出自聖父,在時空中道成肉身的那位是受造物與源頭共融的基石和棟樑。正是道成肉身聖言的悖論,成為人類反璞歸真回到共融的原型。天主主動地道成肉身的聖言,在她自由地首肯下出現,她是我們最絢爛奪目的代表。在她身上,造物的神(the Unmade)順從人類孕育的約束,不生的神(the Ungrowing)接受人類成長的教養,不滅的神(the Unfailing)承擔人類挫折與失敗的風險。因此,道成肉身的聖言擔任了受造物與它的根源共融的慶典中保、司祭和主持人。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祭典中臻至完美,因為「……在基督內,你們從前遠離天主的人,藉著耶穌基督的血,成為親近的了。因為基督是我們的和平,祂使雙方合而為一;祂以自己的肉身,拆毀了中間阻隔的牆壁,就是雙方的仇恨,並廢除了由規條命令所組成的法律,為把雙方在自己身上造成一個新人,而成就和平。祂以十字架誅滅了仇恨,也以十字架使雙方合為一體,與天主和好。所以祂來,向你們遠離的人傳佈了和平,因為藉著祂,我們雙方在一個聖神內,才得以進到父面前(弗二13─18)。」因此,耶穌基督不僅在我們與天主,與受造物與所有全體子民的接觸中,更在共融中成為第一件聖事。
這意味著「在聖神內天主所寄居(弗二22)」的聚會、信眾、信仰的大宅院的教會是基督肉身生後在時空中的生命具體形式。由於教會是祂持續臨在的聖事象徵,大方顯露祂戰勝了受造物彼此的離散、分離與疏離。因此,它挺身證明自我中心個人主義的不是,成為天主在基督內所創立的「特選的民族、皇家的司祭、神聖的國家、天主自己的子民」(伯前二9)。宇宙禮儀所慶祝的就是萬事萬物合一在宇宙的唯一根源。這是連結而不是分離的行禮。它是對抗罪惡的恩寵見證。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乙) - 26th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B)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r. William Grimm
2021年9月21日
常犯的錯誤 (Some Common Mistakes) - Part 3
ELEMENTS OF RITE:A Handbook of Liturgical Style
(Author: Aidan Kavanagh)
(譯者:安多尼 神父)
常犯的錯誤 (Some Common Mistakes) - Part 3
信友禱詞無法聽見或分化信眾:
行禮在規模小、不太正式的場合中,有時由不同的信眾臨時提出信友禱詞是蠻適宜的。但是,在頗具規模的場合中,這種作法經常造成反效果,因為很難被大眾聽見。在這些情況下,禱詞該由執事或領唱員提出,大眾得以聽見並且回應,卻不會排擠信眾的特殊祈求。不論大小場合,信友禱詞正如其名,就是全體為教會、世界、社會、和平以及那些特殊的需求,像是病患、喪慟者、行旅者、受苦者等祈求。依照規定,信友禱詞不要太過個人化或指名道姓:這些人的名字可以在信友禱詞開始前就提出。信友禱詞必須以不排擠疏離或「開除」信眾當中的某些人或某些信眾這種方式進行。在行禮時,基督徒不要反對某些事情或某些人,要像基督,總是為所有的人和事祈求,讓那能洞燭人心的天主成為他們的判官。信友禱詞號召教會在合一中祈禱。它們並不是分化信眾的簡短訓話,而淪為意識形態,如此無法為所有人祈禱,合一的聖事也就無法圓滿。
忽視禮儀年曆:
禮儀職務員有時忘記經銷商所熟悉和大拍賣繫以維生的應時應景,這兩者是人類心靈產物及裝飾。季節更迭改變個人與群體;他們以不同方式購買、思想和生活。傳統上,基督徒的行禮富有象徵性,將這件現實發揮得淋漓盡致。實在無法理解為何有些禮儀職務員為了現況,妥協或甚至剔除時辰與季節,改採取「主題彌撒」來強調信理或推廣意識形態。這透露出錯謬的授課方式在信眾中作祟;它迫使感恩祭典改變為從事行禮以外的場合;將福音變成教師手冊;將信眾化作聽課學員;將教會當成社會與教育運動;將禮儀職務服務當作意識形態的直銷小組。
虛應了事與大事鋪張:
虛應了事與大事鋪張是兩種不被接受的行禮方式。前者犯了缺象徵與禮節不足,後者則犯了象徵與禮節過量。在不拘在小型和熟悉或是大型和正式的場合,兩者持續不斷地出現。大事鋪張總是包山包海、誇張浮華和斤斤計較;虛應了事經常偷工減料、了無生氣和漫不經心。行禮大事鋪張禮經常繁文縟節,不識大體而模糊焦點。行禮虛應了事總是敷衍塞責、毫無邊際以及大而化之。大事鋪張是在信眾中散播隆重禮節就是要繁文縟節、矯揉造作和索然無味的謠言;虛應了事則散播著慎重其事只是吹毛求疵的謠言。然而,沒有任何事會像禪坐共修那麼簡單、隆重和肅穆;會像基輔佛萊第米俄國使節團在訝異下,見證蘇菲亞大殿所舉行拜占庭禮儀將俄羅斯皈依為基督信仰;像羅馬主教禮儀激發了歐洲蠻族的想像力。行禮會淪落到虛應了事或大事鋪張是因為信眾與禮儀職務員已經失落了福音、聖史及傳統所服膺和深信的福傳精神。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乙) - 25th Sunday inn Ordinary Time (B)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r. William Grimm
2021年9月12日
與 Barron 主教 共同瞭解及唸玫瑰經 - The Rosary (Joyful Mysteries) with Bishop Robert Barron
常犯的錯誤 (Some Common Mistakes) - Part 2
ELEMENTS OF RITE:A Handbook of Liturgical Style
(Author: Aidan Kavanagh)
(譯者:安多尼 神父)
常犯的錯誤 (Some Common Mistakes) - Part 2
混淆或漠視執事的行禮角色:
羅馬禮儀改革過的禮規詳盡地記載執事的角色,假定了這職務在行禮時與行禮之外,享有終生固定的教會地位。執事行禮的是正規禮儀職務員,共祭神父或是特殊輔禮員是額外增設的。他是信眾的首要職務:在輔禮人員中,執事居於首位Inter ministros primum locum obtinet diaconus(1975彌撒總論61;參考2002彌撒總論94)。不論在行禮中或外,他協助主教和司鐸服務整個信眾。所有其他次級職務都來自執事並且協助他,在他身上發掘出他們職務的根源、典範和合作者。為此,他應該能夠擔當所有職務,至少和他們一樣,這暗示他是輔禮者中的輔禮者、唱經者中的唱經者、讀經員中的讀經員。他是天主家庭中的總管家、喜宴上的僕役長、慶典中的司儀。依照其權利與職責,執事擔任以下各項事務:
1. 管理並準備聖器與祭台
2. 監督並指揮所有典禮和次級職務
3. 領唸串經禱文的垂憐曲
4. 宣報福音並且有時講經
5. 感恩經結束時協助舉揚聖血
6. 協助信眾從聖爵中領聖血,剩餘的他喝完
7. 指示信眾(「請跪下;請起立」,「彌撒禮成」,「請大家互祝平安」),必要時簡短宣布事宜
8. 整個禮儀中,視需要伴同並協助主禮
9. 次級職務缺席時,需要擔當他們的任務
有鑑於職位與職務所強調的服務(diakonia),在三項主要職務中,執事(diakonos)最具有基督的特色。這暗示主教或司鐸並不是行禮中「另一基督alter Christus」,執事才是。
行禮中使用俗世的致候詞:
有些主禮以「大家早」來取代「願主與你們同在」的理由,實在匪夷所思。它不會是因為前者比後者更貼切信眾的目的。更不會是前者比後者更有神學思維。況且,既然沒有人願意承認對單純和天真平信徒採用通俗的致候詞是教士的謙遜表示,唯一的解釋就只好說是主禮欠缺考量。
將平安禮教權化:
有時,包括主禮在內的禮儀職務員將平安禮帶進信眾的舉動,不但沒有必要去延誤行禮,更暗示基督的平安是透過教士來傳遞。聖經和禮儀都沒有證實這樣的看法。至少從教宗聖額我略一世(+604)開始,羅馬禮中的平安禮已經緊鄰著共同誦唸的天主經。至於其他基督徒禮儀傳統,平安禮也緊鄰著共同誦唸的信友禱詞,作為聖道禮結束和感恩禮開始的準備。在這兩傳統中,全體共同祈禱為平安禮鋪路。這意味著為平安禮最適切的進行方式,就是禮儀職務員和大家留在所在位置,各別與鄰人彼此致意。這在大型及正式的禮儀中更為恰當。
改變信眾熟悉的經文:
禮儀和聖經的經文屬於信眾。它們既不屬於那些誦讀它們的人,也不是他們的玩物。無論任何理由,那些無法當眾恭讀聖經和禮儀經文的禮儀職務員,並不適任。不然,禮儀職務員自以為信眾該聽些甚麼是最好的,信眾將陷入分化的風險。這種事該出現在其他的場合,而不是出現在行禮中。況且到處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研討會。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乙) - 24th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B)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r. William Grimm
2021年9月4日
聖經與彌撒 Take and Eat: The Bible and the Mass
常犯的錯誤 (Some Common Mistakes) - Part 1
(Author: Aidan Kavanagh)
(譯者:安多尼 神父)
常犯的錯誤 (Some Common Mistakes) - Part 1
感恩祭典中無謂的共祭:
信眾在特殊的日子特別會採用共祭來強調教會的合一。共祭的確切人數,取決於信眾的規模大小以及祭台四週的空間。在感恩祭典中,中殿底部的至聖所集結著超額的共祭者,違背比例原則和適宜的等級,危及信眾對行禮的觀感。共祭不是教士趁機舉行「自己的彌撒」的機會。它不是為了教士的方便,而是經過慎重考量並參照實際規模,來強調信眾在基督內同桌共食是最重要的慶典特性。
除了依照需要來增設職務,沒有其他意圖:
禮儀職務在行禮中不是榮譽頭銜,而是為信眾服務。至聖所內,為了某些意識形態的理由在至聖所中插入特殊的禮儀職務,或是賦予信眾中某些小組殊榮與地位,違犯這件事實,不經意地暗示教士或次級教士是最高級權力的角色。禮儀職務的擴設是基於行禮需求的基本原則,是由信眾而非意識形態所決定。信眾在特殊場合,例如慶節典禮時,的確所需要的禮儀職務往往超過實際功能。在此情況下,要符合這樣的需求,然而這是例外,而不是常規,是非常態,而不是準則。在這些特殊情況,必須遵守各司其職、各盡其位的基本原則,包含教士和非教士或男女特殊職務。在行禮中,這些特殊的禮儀職務員不該比教士更優越,而是按行禮的需求協助他們,特別是在共融(領聖體聖血)的時刻。
共融/領聖體聖血時雜亂無章:
共融禮各自領取的作法,把聖宴當作自助餐或生菜冷盤檯。各個聖事都是服務;禮儀職務員服務信眾符合福音精神,與不是來受服侍而是服侍人的那位合作。服務天主子民的職務是效法耶穌最後晚餐和對世界的服務。不應為了某些平等主義的意識形態而放棄這項職務。有人就得出來服務。
抓住聖體是另一作法。聖體被放置在左手所支撐的右掌中。然後提至口腔,恭敬地領。願以手領受聖體的人,雙手應以這種方式舉到送聖體者面前,可避免誤解和分歧混亂的發生。
抓住聖爵則是最後的作法。聖爵來回穿梭在禮儀職務員和領受人當中,經常有些濺溢,甚至讓聖爵墜落。如果禮儀職務員握住聖爵最細之處,領受人提起底部以嘴唇貼近聖爵杯口,就可以減少這類無心之過。大家應從公用的聖爵領受聖血。如果有人對此猶疑不決,可將置有聖體的手掌舉起,示意禮儀職務員以聖體蘸聖血的方式領受聖事。有些基督教宗派基於個人主義的虔誠採用個別聖爵,這並不合乎禮儀,羅馬傳統也未採納過。
成聖體聖血時擘餅:
主禮並不是為信眾重演最後晚餐的模仿演員。他為信眾的感恩祭典服務,在當中宣報感恩。在祂受難前夕,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分開、交給祂的朋友,是信眾感謝天主的主要動機,正如感恩經所澄清的,不只如此而此。感恩祭典並不是一齣用來紀念歷史事件的動人場景。它是在基督與聖神內,全面地感謝天主善待世界及百姓。它就像耶穌與祂所愛的人聚餐一般。在那些聚餐中,祂的所作所為遠遠超過任何一餐的限制。祂恢復人類的自由以便能與天主同桌共食。鉅細靡遺地模仿耶穌在其中一餐的動作舉止,雖賦予了歷史的意義,卻無法道盡超越時空的奧秘。行禮並非一齣好戲。無法洞悉此理的主禮不應該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