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7日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1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前言:彌撒一詞 簡介

毫無疑義的是,耶穌在最後晚餐時所做的是第一台彌撒,雖然無其名,但卻有其實。

初期敎會,彌撒是:「主的晚餐」(格前十一20-33),和「分餅」(路廿四30-35)。同時可從新約上看到「分餅」和猶太人的「謝恩」是相關的。按第二世紀時聖儒斯定所記載,天主敎星期日的行祭是與猶太人禮儀有關連的。從那時起,所謂聖餐包括兩個大部份:前部份是讀經,後部分是聖餐。

我們從儒斯定的著作中可以找到與彌撒相似的名詞「奉獻」,《十二位使徒訓誨錄》中也出現「犧牲」(Sacrifice) 一詞。聖依肋內又把這兩個意義互相配合。「奉獻」指的是呈獻餅酒,包括一種犧牲的意義。按聖希比廉的意思,星期日的奉獻也就是禮儀的奉獻。所以,彌撒的意義,一方面是祭祀,一方面是聖餐。

「彌撒」(Missa)一詞來自拉丁文「米多」(Misso),是「派遣」的意義。對羅馬人來說,在一次會議開完之後,便打發人回家。在聖本篤會的會規內,「彌撒」就是指的「遣差」。這種意義便漸漸傳入其他各地了。

到了第四世紀末葉,彌撒漸漸開始有今日的意義。在厄則利亞的「旅途者」中;曾提到兩種派遣的意義。一種是指慕道者在聽完道理之後便被遣散的意義,因爲他們尙未進入敎會的眞正奧秘之中。一種是針對信友的意義,也就是今天彌撒結束時所說的:「彌撒禮成」。到了第四世紀末期,眞正具有現代「彌撒」的意義就開始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