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7日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13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二)阿爾奎的改革

大帝於789年刋出阿爾奎的「哈德良」聖事叢書,宣佈是帝國內的官方禮儀書籍。但是一本布根弟的蒐集─新則拉西版本也很流行於法國。這兩本禮儀書終於合併而稱爲法國羅馬禮儀。

這種新混合的禮儀定了法國禮儀的命運。同時它修訂了羅馬禮儀。奇怪地,這新的法國羅馬禮儀經德國而回到羅馬,因此羅馬的禮儀受到德國影響(?),便形成德國彌撒。

法國羅馬彌撒禮儀內容包括以下八種:

1. 祈禱文

羅馬祈禱文一般以複數爲主,人們說「我們」以表示整個敎會。但在高盧的祈禱文以單數爲主,如在彌撒的「我向全能的天主」以及「我罪…我的重罪」;在奉獻時神父說:「聖父…請接受我,祢的僕人的無玷犧牲」。

2. 頌主禮

一般人都領聖體聖血。但自十一世紀以後,便用無酵餅。按禮儀專家翁曼說:「阿爾奎和其徒弟拉班毛祿是這事的證人」。

不久麪餅變爲薄、圓形和白色的形狀,它的小形狀是不易用手領而適於舌頭,跪著領聖體是一個奪敬的標記。爲了容易跪下,有手扶著,開始演變有聖體欄枰。漸漸地這新的禮儀習慣形成了。雖然敎會初期沒有這些,但羅馬也漸採用了。可惜的是在這時,人們却漸漸少去領聖體了。

3. 祭台

這時也强調主祭與敎友的分離。翁曼說:「祭台移至牆邊」。神父面對祭台祈禱,因此是背向著敎友,結果人們遠遠地看著神父做彌撒。

4. 禮儀姿勢

這時又增加一些姿勢,例如劃十字、祝福和獻香;又有不少的親吻,如親祭台、福音和聖盤,和許多鞠躬及跪下等姿勢。擧揚聖體,只要看到而已。這些姿勢來自法國,然後成爲羅馬禮儀的一部份。

5. 禮儀服裝

領帶本不是羅馬禮儀的服裝,而先來自西班牙、高盧和東方,最後才爲羅馬所採納。主敎帶戒指的習慣來自七世紀的西班牙,由此由高盧、德國,最後傳到羅馬。

帽子的使用與前所說的正相反,它是羅馬敎宗所戴的,但傳到高盧時亦爲主敎在禮儀中使用。

6. 鐘鈴

義大利的康巴尼亞(Campania)是名符其實的造鐘的地方。九世紀初,鐘的使用已傳遍高盧。在羅馬首先用木鐃以召集人們進堂,但不久以鐘代之;輔彌撒者開始用小鈴。

7. 風琴

風琴源自東方,八世紀中葉君堡宮庭曾給貝平一台風琴。不久之後,查埋曼大帝在自己的小堂中也做了一台風琴來使用,這就是風琴的來源。因此,風琴漸與羅馬傳統彌撒有關。

8. 彌撒書

在起初,主祭、讀經和領唱者在彌撒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各有一本,而無一全本。但在德法的彌撒中,主祭有彌撒的程序、讀經和歌唱,這才開始編成一本彌撒經書。一本完整的彌撒書始於十一世紀,羅馬也採納使用了。

在額我略五世敎宗時代(996─999年),他曾與國黎色諾(Reichenue)修院訂一合同(998年),規定在祝聖一位新院長時,修士們要送一本聖事叢書,這是彌撒叢書。從此,998年的聖事叢書便成爲彌撒經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