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6日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9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九)禮儀名詞的變更

這時有兩個禮儀名詞的改變。首先是「感恩經」(Canon),即今日我們稱的Eucharistic Prayer。「Canon」解釋爲「正典」,是主祭要唸的經文。其次是「彌撒」一字。在敎會初期,基督徒稱爲「分餅」,或「聖餐」;但自額我略一世之後,改用「彌撒」一詞,指的「派遣」之意。

(十)羅馬禮儀的影響

羅馬禮儀本是地方性而限於羅馬地區使用。到了五、六、七世紀它也沒有超過意大利北部,或者南部加西諾山範圍,然而它的禮儀的確有它的昅引力。禮儀專家卡布羅(Dom Cabrol)說:「這地方的禮儀比其他地方更顯著。羅馬的致命者和其他聖人,風俗習慣均極佔優勢」。

三世紀時,凱撒利亞的菲米連(Firmilian of Cesaria)從東方來到羅馬時,報導說:「不僅是在復活節,更在其他方面,羅馬有它自己的習慣傳統,與耶路撒冷大不相同,雖然人民生活的風俗習慣不相同,但並不妨礙敎會內的和諧與合一」。

五世紀時,一位來自高盧的經師,把在羅馬所見到的錄下來。他很佩服羅馬的禮儀,希他的敎會能效法羅馬的方式。

在起初,羅馬禮儀是受到限制的,到了這一時代的末葉,却傳到西歐其他各地。它之所以影響其他地方,不僅因它是敎宗所規定,更因它有其特色:

1. 一個固定的經文:羅馬感恩經。

2. 一個固定的語言:拉丁文。

3. 一個適宜的歌詠:額我略歌詠。

4. 一個確實的禮儀。

的確羅馬儀具有領導的地位,因爲它是一個很健全而美的禮儀。在歷史的過程中,其他西方的禮儀覺得需要從它那裏吸收優點,這也配合着「羅馬爲世界之冠」的意思。

聖家節 (丙) - Holy Family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聖家節(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8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六)禮儀手册

這時主敎們有權編寫禮儀經文。聖盎博羅修在「聖事論」中,告訴人們如何去參與聖事。他說:「當你去領聖體時,神父向你說:『基督聖體』。你要答說:『阿們』,意即:是眞的。你的口要配合你心中所想的。所以在信友們領聖體聖血時回答說阿們」。

(七)禮儀的異同

自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後(325年),君士坦丁堡成爲政治的中心,而西方的羅馬漸失去其政治地位,偏向文化和宗敎的中心。這一來對敎會的禮儀有著很大的影響。

東方的禮儀分爲:

1. 安提約基雅的希臘禮儀:它是由伯多祿和保祿等人所成立的。此禮傳到拜占庭,故稱「拜占庭禮」。這大概由聖金口若望傳去的,所以也稱「聖金口若望禮儀」。安提約基雅的希臘禮儀同時也影響到亞美尼亞禮、喬治亞以及烏克蘭(盧德尼央禮)。

2. 從安提約基雅又發展敘利亞禮。從此文分出瑪洛尼禮。從瑪洛尼禮又產生加德亞禮和瑪拉巴禮(印度)。

3. 在埃及亞歷山大城已用希臘文行祭,但也歡迎羅馬和敍利亞的禮儀,因而形成了哥普弟克和厄弟約培禮儀。所以在東方,我們可找到十種不同的語言和禮儀:

1. 希臘文

2. 亞美尼亞文

3. 喬治亞文

4. 烏克蘭文

5. 瑪洛尼文

6. 加德亞文

7. 瑪拉巴文

8. 哥普弟克文

9. 厄弟約培文

10. 埃及文

西方的禮儀以兩個地方爲主:

1. 意大利非洲:即除羅馬之外,它包括米蘭禮儀和非洲禮儀(奧斯定)。

2. 依貝羅─法國禮

這包括:

a. 法國禮儀:在法國。

b. 哥德禮儀:在西班牙(莫沙拉比禮)。

c. 塞弟克禮:在英國和愛爾蘭。

在西方,不少蠻族接受了信仰,可是他們文化的水準較低,希臘文對他們來說是難懂的,拉丁文却較客易,雖然這些部落有他們自己的方言,例如加利克、布根弟和哥德等。拉丁文對他們來說是比較容易溝通的文字。當時有句名言說:「酒和拉丁文到處都有」。所以很自然地拉丁文便成了西方敎會主要的禮語言。

(八)額我略的改革

羅馬彌撒在敎宗良一世(440─461)和則拉西(492─496年)時代已在發展中,到了敎宗額我略一世時,是禮儀的一個高峯時代。在他以前,則拉西敎宗把彌撒經文分爲三本書:

1. 專用:如聖節、復活節和聖神降臨節。

2. 聖人:聖人節日。

3. 任選。例如爲敎宗、主敎、聖母等。

額我略却把這三本合成一大本,這就是我們今日用的經本雛型。他的彌撒禮是很重的。其禮儀程序下:

「他離開拉特朗,騎上馬走向敎堂去做彌撒,伴隨他的有敎廷人士、神父、敎友和高級官員。在敎堂的那邊,另一批神父接他,帶他到更衣所準備行祭,其中一位神父告訴他唸讀經和福音的人名,以及唱歌者。

在敎宗進堂之前,神職人員在祭台旁圍成半圓形面對著信友,在半圓形中間有張椅子是保留給敎宗的。一切準備好了,敎宗令人點蠟,同時唱進堂詠。當敎宗走近祭台時,向主敎和父們以親吻方式行平安禮,然後再親祭台和唸褔音。

唱經團唱「上主求垂憐」時,敎宗靜默地唸。在瞻禮慶節時則唱「光榮經」,完後又唱一段經文,接著是兩篇讀經,第二篇是福音。奉獻禮是相當長的,在唱聖詠時,神父遊行,拿著信友所贈送的餅酒,然後洗手,敎宗洗後,便上祭台,在靜默片刻後,他大說:「於無窮世」。

然後開始唸頌謝詞、「聖、聖、聖」和感恩經,感恩經很小聲唸,只有在其旁的人才能到。祝聖的餅和酒要到「藉著基督…」時才擧起,額我略敎宗規定要唸天主經和「援助我們」(LiBera Nos)。其他的神父們幫忙分餅和行平安禮,把餅放在籃子內預備給信友們吃,他們也領聖血。

在唱「天主羔羊」時,敎宗坐在寳座上,向官員和信友們示意前來領聖體。敎宗先領,然後其他的人。執事報告一些消息。領聖體後唸一段經文,即今日的領聖體後經,然後是遣散禮─「彌撒禮成」,但沒有祝福。最後便遊行回去。

這就是額我略敎宗時代的彌撒程序,由其中我們可看到今日彌撒的雛型。

聖誕(丙) - Christmas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聖誕 (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你找到喜樂了嗎?Have You Found Joy?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7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第四章:彌撒禮儀的黄金時代

(公元313年─604年)

自君士坦丁大帝給敎會自由後(313年),至額我略一世敎宗逝世爲止(604年),前後約三百年左右,可說敎會禮儀的黃金時代。今解釋如下:

(一)蠻族的入侵

在蠻族入侵時,匈奴人向西移動,征服了斯拉夫民族,而且在他們的地方住下,威脅著羅馬帝國,以致使君士坦丁堡被迫求和。在西方,匈奴人大肆搶掠日耳曼和奧爾良等地,直到451年的加大羅尼平原戰後才告停止。

在匈奴到逹之前,早有汪達爾族人,他們橫過高盧、西班牙,最後侵入北非。北非是當時羅馬帝國和敎會最優越的省份。聖奧斯定在晚年看到它被族所蹂躪,悲傷至死(430年)。歐洲其他地方也逃不了這種厄運。例如安格魯侵入英國,擊敗了當地的塞爾弟克人。

公元406年,羅馬城被阿拉利克和西哥德族所洗刧,匈奴王阿拉步其後塵,於453年兵臨羅馬,經敎宗良一世的調停,羅馬城免受搶掠。在552年羅馬再次地逃過東哥德人的厄運。龍巴底人598和604年兩次進攻羅馬,也爲額我略一世所挫。

自蠻族入侵以及定居歐洲,起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羅馬人與異族的配合自然地影響到各方面的發展。在教會方面,也配合這些人的風俗習慣,因而引導向他們宣傳褔音。

(二)敎會的領導人物

這時期的敎會不因族的入侵而受到阻力,反而出了不少領導人物來帶動敎會。在東方如聖巴西略、聖金口若望、亞歷山大城的濟利祿、和耶路撒的濟利祿等人;在西方,也有聖盎博羅修、奧斯定、良一世和額我略一世等,這些都是當時著名的學者和領導者。

在禮儀方面,他們也有很大的貢獻。例拜占庭禮歸功於聖金口若望、米蘭禮儀歸功於聖盎博羅修,以及聖額我略一世的聖詠等。

(三)建設敎堂

爲了使敎會禮儀更實際化,建設敎堂確實有必要。按禮儀專家翁曼(Joseph Jungmann)的報導,初期敎會的敎難結束之前(?),在羅馬已有四十座敎堂。

君士坦丁大帝對敎會有很大的貢獻,他所建的教堂稱爲「大殿」(Basilica),解釋那些效忠政府的,敎會因羅馬帝國的協助,得益匪淺。

(四)行祭用物

在敎會初期,任何表服都適用用來行祭,在彌撒中沒有規定特別的祭衣和徽章。五世紀時,則來斯定一世敎宗(422─432年)說:「我們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是在敎義方面,而不是在衣服方面;在態度方面,而不是在穿著方面;在精神方面,而不是在裝飾方面」。但主祭逐漸穿了一些特別華麗的衣服,在衣邊刺繡些花紋。人們稱之爲「禮儀裝飾」。

(五)禮節和音樂

在敎會初期由於參與聖祭的人少,沒有正式規定禮節;但自敎會獲得自由後,基督徒也日漸增多,敎會開始編寫一些禮節。羅馬在這方面領導整個敎會,同時因法國的要求,編了一本「羅馬禮儀年曆」(Roman Ordo)(?)。在米蘭方面,聖盎博羅修(340─497年)爲敎導人們在彌撒中更能有氣氛編寫了一些聖歌。

額我略一世敎宗重整敎會的禮儀,把古時的歌曲收集起來加以整理,使之成爲敎會專用的格調,史稱「額我略調」。這是清唱,而沒有樂器伴奏和多音。多音音樂要到中世紀末期才有。

將臨期第四主日(丙) - 4th Sunday of Advent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將臨期第四主日 (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Fourth Sunday of Ad...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1年12月11日

基督的歷史現實 The Historical Reality of Jesus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6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五)復活節的爭論

在這時期使敎會最困惑的事是復活節日的爭論,這個問題是復活節該在那一日擧行。

亞洲的信友遵守猶太人的月份,即在尼散的第十四天。對這些人來說,復活節可能是在星期二,或星期四或星期五,他們爲證實此習慣是根據使徒時代的傳統。但在西方有不同的看法:基督是在星期日復活的,所以復活節的慶祝應該是星期日。是根聖伯多祿、聖保祿的傳統。東方的斯明納主敎波俐加布到羅馬爲東方人衞護其立場。他與亞尼塞多敎宗(157─168年)有很長的交談,但沒有解決問題。亞洲人在羅馬慶他們的復活節,使得羅馬人不滿。味多敎宗於191年召開第一次亞洲會議,會中宣佈隨從亞洲人的看法,敎宗以處罰來恐嚇反對的人。

當時在法國的依肋納主敎怕敎會內分裂,便出面干涉,爲亞洲主敎向敎宗說情。經過一次開會的通過,大多數隨從羅馬的作法;亞洲雖然有少數人反抗,但無濟於事。亞洲敎會終於在四世紀接受了羅馬的復活日期,於是結束了此一爭論。

(六)喜波利多的著作

喜波利多,生於亞歷山大城,是一位主教。他的文化背景以希臘爲主,是位聖經學者和神學家。他與兩位敎宗(塞佛利諾和卡利斯多)辯論過。當卡利斯多爲敎宗時,他與敎宗發生衝突(222年),成爲歷史中第一位僞敎宗。

拋開與敎宗分裂的問題不談,喜波利多的著作對初期敎會很有貢獻。他主要的傑作是「宗徒傳統」(215年),其希臘原版本已找不到了。但現今學者有的是哥弟克、阿拉伯文、厄弟約培以及拉丁譯文。在一個祝聖主敎的機會中,「宗徒傳統」提到一種聖祭禮儀經文,即我們今日使用的感恩經第二式。

祝聖經文後,新的主敎與參禮者行平安禮,然後執事獻上禮品,新的主敎在禮品上覆手,唸一篇經文(感恩經)說:「願主與你們同在……」

「祂被出賣而受痛苦,但卻摧毀了死亡,解除了魔鬼的鎖鏈,下降陰府,在光榮中宣示復活。祂拿起麵餅向祢感謝說:你們拿去吃,這是我的身體。同樣又拿起杯:這是我的血,爲你們而傾流。你們這樣做,是爲紀念我。」

的確,這份文獻提供了我們寶貴的資料。

(七)禮儀語言

新約皆以希臘文寫成,所以當人們在禮儀集會時也使用希臘文。在羅馬的初期,使徒也使用希臘文。所以在初期敎會希臘文佔重要的地位。

拉丁文在當時被認爲是卑賤的,但羅馬有不少平民說拉丁語。加利斯多敎宗(217─222年)來自貧窮家庭,在他即位時代,他認爲在敎友中有學者和貴族,他們說希臘文,但一般人民不懂;因此他規定至少在羅馬,拉丁文該是禮儀語文。

把拉丁文變成禮儀語言後,當時很亂,因爲希臘話的敎友强烈地反對,喜波利多就是其中一位。這要等到一百五十年後,即到了四世紀末葉才使禮儀拉丁化。在七世紀時,羅馬說希臘話的敎友仍然不少,禮儀便使用雙重語,一是拉丁文,另一則是希臘文,互相對照。

(八)其他的改變

1. 祭衣:在這時期沒有特別的祭衣,只有主祭者會穿較好的衣服。

2. 地點:這要依環境而定。當彌撒與晚餐一齊擧行時,神父自然與其他人坐在桌旁,猶如耶穌在最後晚時一樣。

3. 領聖體:這是由敎友奉獻的餅和酒,是一般的酒,人們站著領聖體,他們手領聖體和聖血,如果願意的話,也可把聖體帶走給那沒在場的人;人們也保留一些聖體爲次日用。

從這段時期我們看到兩大爭執:復活節日期的爭執和偽敎宗的出現。但這並沒有使敎會分裂。前者經過聖依肋納的調停,結果採納兩種日期,因爲並不影響信仰的合一。這兩種使用的習慣尙保留在敎會內。其次,加利斯多的拉丁文使用的問題。喜波利多反對敎宗的作法,他認爲廢除希臘文等於在信仰和倫理上鬆弛了。

這分裂只是暫時的,十年後,喜波利多和新敎宗彭弟央均被放逐到撤丁尼島。彭弟央要喜波利多放棄僞敎宗之名,他也答應了,兩人終於和好。喜氏於235年爲主殉道。

拉丁文和希臘文的共用在歷史過程中存在,到了四世紀時,拉丁文在禮儀中居優勢,只因爲會說希臘文的人較少了。總之,這是彌撒禮儀的一大改變。


將臨期第三主日(丙) - 3rd Sunday of Advent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將臨期第三主日 (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1年12月4日

基督三次降臨 - Three Comings of Christ Prepare us for Advent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5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第三章:教難期間的彌撒

在這段時間(64至311年),敎會如耶穌基督所說「芥子的比喩」,過著一種地下的生活,但是它卻充滿活力。它正在發芽中,及至四、五世紀時是禮儀的黃金時代。茲介紹初期禮儀發展的幾本重要書籍:

(一)十二宗徒的訓話(DITACHE)

這是一本包括要理和祈禱的手册,於1873年在君士坦丁堡爲人所發現。它是巴勒斯坦和敍利亞敎士所用的手册。許多學者認爲它源自100至150年左右,也有人認爲它是使徒時代的產物。除了闡述敎友的各項倫理義之外,對高深的倫理原則和靈修生活,也有詳細的說明。也供給有關受洗、守齋、祈禱和聖體聖事的珍貴材料。

有關彌撒,它描述說:

「舉行謝恩禮應遵守禮節如下:先奉獻聖爵,唸「我等之大父,祢曾以逹味聖王之後裔耶穌,顯示給我們。我們爲此感謝祢,光榮祢,至於萬世」。「然後分開麵餅,擧起奉獻……謝恩後有合一的禱詞」。

在十四章又提到主日的祭典:「每逢上主的聖日,召集開會,分裂祭餅,擧行感恩禮」。這些話都暗示彌撒禮儀的過程。

(二)格來孟致格林多人書

格林孟敎宗約在公元95至98年間寫了致格林多人書,雖然他沒有深刻地談到彌撒禮儀,但卻賦予彌撒禮儀一個基本的條件:即主敎和神父們的合作,這種合作更該在彌撒聖祭中表示出來。

「在什麽地點,由什麽人舉行,才能使諸事的進行盡依吾主耶穌的標準。今照祂所嘉許的作法,並體貼祂的意旨。爲此依照規定的時刻,奉獻祭禮,始能蒙主接納。……司祭長有司祭長的職務,長老各有其職務,敎友也有他當守的規誡」(第四十章),所以格來孟敎宗很強調主敎和神父在聖祭所扮演的角色。

(三)聖依納爵的書信

聖人是古代敎會中一個偉大的人物。他是安提約基亞的主敎,於公元107年左右爲主殉。他與格來孟敎宗一様強調敎友與主敎和神父之間的合一,「你們要本著誠切的責任感,召開謝恩禮的聚會,感謝天主並頌揚祂的光榮」(致厄弗所書第十三章)。

「我勸你們同心合意,殷勤工作,表現天主秩序的統一,監護作主席,代表天主,長老團代表使徒團,眾位侍員各奉委命,經理耶穌基督的事務,因他們是我所珍愛的。……應和耶穌基督結成一體(致瑪尼西人第六章)。

「沒有監護,誰也不可作任何與敎會有關的行動;非由監護或監護任命的人主持的感恩禮,否則沒有實效」(致斯明納人書第八章)。

所以從他的話中,我們可看到主敎、神父和敎友在聖祭禮儀中的地位。

(四)聖儒斯定的著作

聖儒斯定生於敘利亞,在外敎家庭中長大。由於硏究哲學而獲得了理,最後信了天主敎。在他死以前,他曾寫信給皇帝安東尼碧岳及其子馬可奧來略,以衞護敎會。他辯護說基督徒不是神,但他們讚頌眞主。他們擧行一個眞正的祭獻(彌撒一,不是一般人的祭獻。

他寫了兩本護敎書,在第一本書中他曾提到彌撒聖祭。他出以下四點:

1. 彌撒有兩部份:聖禮儀和聖祭禮儀;前部份包括信友禱詞。

2. 他沒有提到呈獻禮物時所唸的經文。奉獻詠包括在聖祭禮儀內。

3. 信友在聖祭禮儀中的參與,似乎只限於「亞孟」歡呼詞。

4. 奉獻禮物,即富人與窮人共同分享。

將臨期第二主日(丙) - 2nd Sunday of Advent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將臨期第二主日 (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