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

行禮風格的探討 (An Approach to Liturgical Style) - Part 4




 ELEMENTS OF RITE:A Handbook of Liturgical Style

(Author: Aidan Kavanagh)

(譯者:安多尼 神父)

行禮風格的探討 (An Approach to Liturgical Style) - Part 4

信眾每次行禮就是死於啟示的聖言,活於自由的聖言。行禮既不只是聖言大餐的裝飾物,更不是將平淡無味的福音菜餚添加美味的醬料。行禮是信眾在生命中所發現的品質,當他們真正地理解了天主化育萬事萬物的聖言。因此學習禮儀從開始就得謹慎留神,不要將它想像成只是信仰的社交禮節而已。要堅決地甩開一般「行禮」上的矯揉造作、裝飾手法、門面擺飾,例如稀奇古怪的祭披、洋腔怪調、繁文縟節、贅字布條、以及號角團。如同文學風格,行禮崇尚直接、簡單、整齊、與誠懇。每首賦格曲起自單音,每首詩始自單字,每棟建築從磚塊開始。

為多數人而言,這既費事又耗時。禮儀職務的想像力通常會比大多數信眾在汰舊換新的行禮模式上來得快。天主宣布聖言,而不是禮規。想想耶穌甘願服從當時民眾的行禮風格是頗有益處的。祂沒改變以色列的禮俗,反而遵守它們,從逾越節晚餐、安息日的規定、到聖殿祭祀。祂沒有藉禮俗的革新來轉變一切,而是透露自己就是聖言,就是意義,並且集大成。「今天在你們當中」,祂說,「這經文應驗了」。「這擘開可憐的餅」,祂說,「是我的身體。這祝聖之杯是我的血,將為你們而傾流」。聖殿的祭祀從祂身上流傳出來。

行禮風格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仰賴禮節去裝飾,而是在基督內讚頌與感恩的祭典時向信眾說聖言。只在意用禮節去裝飾的行禮專家好比只懂得以語言來裝飾的詩人一樣。行禮風格的學習需要努力和耐心。必須勤奮地以祈禱和默觀等待天主,必須研究。必須勤勉地與所服務的信眾共同等待。下列是為達到此目的一些提示和提醒:

1. 退居幕後

行禮應將注意力集中在聖言上,而非自己熟稔的技巧。行禮的精湛遲早會顯露出來,而不會犧牲了聖言。禮儀職務員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將功虧一簣。謹慎、學養、和誠懇的服務員是不會過度操心行禮。禮儀職務並不是詩人,而是詩的朗誦員,就這方面來說,詩就像信眾的過去與未來。服務員的行禮能力逐漸進步,就會發現以聖言來行禮,與他人的溝通困難逐漸減少。這就是所有禮儀職務的任務和最大收穫。何況,開發行禮能力可鍛鍊心智;它是一種祈禱方式和祈禱習慣,不僅耗盡心靈也會補給心靈。

2. 行事自然

在行禮當中,以流暢和自然的方式服務聖言,並採用現成的經文與姿勢。從不要過於自信,自以為言行那麼渾然天成,即可避免責難非議。有些看似自然的,在信眾眼裡或許不足或許誇張,與眾不同令人分心走意。個人風格容易與我行我素相互混淆。信眾才是最後評定禮儀職務員是否自然的標準,服務員必須敏感與遵奉這項判斷。禮儀職務員通過這項考驗,就能將傳統中可被看到與可被聽到的美好事物再次重現。精通行禮有如精通語言,從模仿開始,長時間地模仿直到化為已有,因為幾乎不可能不去模仿自己所仰慕的。這需要自律訓練及虛懷若谷。

3. 熟稔信眾的行禮習俗

禮儀傳統各自有自己的字彙與文法。即便所有的傳統通常都分享一些重要的經文與文法結構,它們仍保有各自的特色。英文與德文出現同樣的情況,例如:它們擁有許多同樣的字彙及文法結構,但是,僅能說一種語言的人,是無法與僅能說另一種語言的人相互溝通的。以德文文法寫英文會出現滑稽的英文,正如馬克吐溫在其「可怕的德文」文章中所展現的。

行禮專家如果企圖混合不同的傳統,疏忽或漠視它們不同的風格,也會發生類似的情形。羅馬天主教舉行約翰衛理斯年度的「盟約慶典」,有如衛理公會舉行宗座彌撒,實在不倫不類;都會阻礙信眾通達聖言,並且表示這些牧靈職務怠忽職守。倒不如各自認真負責地舉行自己的傳統,不管好壞,都能使各自的信眾容易接納並回應聖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