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8日

耶穌是你生命之王嗎 ? - Is Jesus the King of Your Life?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4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五)禮儀語言

耶穌在最後晚餐所用的是阿拉美文,因為當地的語言是阿拉美文。所以在初期教會用的禮儀語言是阿拉美文。但是漸漸地改用希臘文。因為中東一帶的人多以希臘文為主。保祿使徒在公元五十六年寫著說:「感謝天主,我說語言勝過你們眾人。可是在集會中,我寧願說五句訓誨人的話比說一萬句無聊的話更好」(格前十四18-19)。

(六)擘餅的禮儀性

擘餅是一般的晚餐或是特別的儀式呢?聖保祿解釋說:「我要囑咐你們,並不稱讚你們。因為你們聚會不是為得益,而是為受害……你們聚集在一起,並不是為吃主的晚餐,因為你們吃的時候,各人先吃自己的晚餐」(格前十一17,20-21)。從這些話中可知,擘餅只是在一般餐中偶而舉行的。這些參與的人並不常是教徒。保祿並沒有攻擊這件事。

(七)彌撒的雛型

我們可把使徒時代的彌撒分為三個部份:

1. 聖道禮儀

在分享餅酒之前有聖道禮儀,其本源自猶太教。使徒們受到猶太教的影響,在會堂內讀一段聖經,然後再加以解釋。圑體成員分享,隨後唱「聖、聖、聖、萬軍的上主。祂的光榮充滿大地(依六3)。基督徒也模仿此方式,先讀經,除了舊約外,再加上一些耶穌基督的行實,解釋聖經改爲講道理。

2. 聖祭禮儀

這時的聖祭禮儀以奉獻酒餅爲開始,又稱爲感恩(Eucharistic prayer)。爲什麽我們稱奉獻酒餅爲感恩經呢?因爲耶穌在最後晚時,感謝天父賜給的一切恩惠。這個Eucharist解釋爲「感謝」(Thanksgving)。猶太人在巴斯卦晚餐時,感謝上主在舊約時代藉著梅瑟解救了他們。同樣,基督徒也感謝天主賜給他們的一切鴻恩。在猶太人用餐禮儀的最後一個項目是爲猶太人祈禱。同様地,在感恩經中,敎會也爲新以色列民祈禱。「願平安與憐憫降在他們身上,降在天主的新以色列子民身上」(迦六16)。

3. 領聖體

猶太人的聖殿有祭獻的儀式,但一般的會堂却沒有此禮。除了祭獻巴斯卦羔羊之外,其他聖殿的祭獻也經常有。其中一種稱爲(Zedah=Sacrifice;Todah=Communion)解釋說「與天主分享其成。」

人們把其中一部份放在祭台上焚燒,另一部份則給獻禮者,他可與朋友祭獻是一種聖餐。在聖經上有些晚是種祭獻。所以若有人說彌撒只是一種祭獻而不是聖餐,或說只是一般的筵席而不是祭獻,都會失去其本來的意義。所以彌撒不僅是聖餐,也是個祭獻。

最後,猶太人的祭獻不僅一年一次,常是多次地舉行。同樣地,耶穌也我們多次藉此禮來紀念祂。

(八)餅與酒

初期敎會的記載,沒有告訴我們當時用什麽酒或餅來行祭,但多以猶太人的習慣爲標準。猶太人在逾越節晚時所用的是無酵餅,但在彌撒中基督徒習慣是由信友所帶來的餅,所以沒有明文規定要用有酵或無酵餅。同樣地也沒有規定是要用釀成的或純葡萄汁。

總而言之,使徒時代的彌撒禮儀是與猶太敎的祭獻息息相連的。但漸漸地,也開始分道揚鑣了,彌撒形成了本有的特質。

將臨期第一主日 - 1st Sunday of Advent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將臨期第一主日 (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1年11月21日

甚麼是啟示 ? - What Is the Apocalypse?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3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第二章:使徒時代的彌撒

四位聖史都記載了耶穌建立聖體大禮,但僅有聖保祿致格林多入前書和宗徒大事錄告訴我們比較詳細的情況。

(一)使徒的使命

自耶稣死後,使徒們覺得失去了一切,他們不知所措,好像失去了方向且在黑暗中摸索。但自聖神降臨以後,他們完全改變了,重新得到勇氣和毅力,勇敢地向群眾宣傳耶穌基督的褔音。

在他們的時代,彌撒是什麽呢?使徒們當然想起耶穌向他們說的話:「你們要這樣做為紀念我」。但這如何去做呢?這種「紀念」毫無疑問地是一種禮儀。但是這禮儀該如同逾越節一年舉行一次抑或多次呢?要按照什麽方式呢?這些都需要進一步去肯定的。

在使徒們當中,沒有一個人是猶太司祭、肋味人或會堂長。他們對禮儀方面沒有什麽經驗,唯一的經驗就是從猶太的傳統所得到的,就是去聖殿和參加禮儀。「他們每天成群結隊地前往聖殿,也挨戶擘餅」(宗二)。「擘餅」就是彌撒聖祭的雛型。

使徒們多久才這樣做呢?我們不太清楚。「前往聖殿」和「擘餅」是兩種不同的禮儀。但是,自猶太人捉拿使徒們和用石頭砸死斯德望後,使徒們便甚少前往聖殿,而開始與猶太敎的禮儀分家。

(二)保祿的啓示

保祿本是位虔誠的法利塞人和學者。他最初很反對基督徒,認爲他們是猶太民族的叛徒。可是自皈依之後,卻成爲耶穌基督最有力的助手。

他很願拯救自己的同胞猶太人。但是他們不能接受他所宣講的道理:耶穌是默西亞。所以當保祿進入會堂講道時,都會時常被趕出去。

爲此,他在塞浦魯斯島上改掉他的猶太名字「掃祿」,而用羅馬名字「保祿」。由於他的改名,使敎會更上一層,敎會的禮儀也因此而進入一個特別的時代。

(三)教會禮儀的基礎

只有猶太人才能參與猶太禮儀。因此聖殿只保留給猶太人,其他的人都在禁上之列。路加曾敘述保祿被捕的情況:「他們捉住保祿喊說:以色列人,請幫忙,就是這人……領希臘人進入聖殿,褻瀆了聖地」(宗廿一27)。他們便拉保祿出聖殿,立即關上門。暴民想殺死保祿,千夫長便派兵解救保祿。

能進入聖殿者是爲那已受過割損禮的男子,因在聖殿內有保留給男子的地方。婦女在另一處。她們只可觀看,但不能參與。所以在開始時猶太與敎會的禮儀就有所不同。

保祿說:「凡是領了洗便歸於基督,就是穿上基督: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因爲你們眾人在基督內已成了一個」(迦三27)。

成爲一個基督徒是否不必遵守猶太敎的禮節呢?聖保祿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起初,基督徒先到耶路撤冷聖殿參加禮儀,然後回家「擘餅」。他們體會到這是所謂的「彌撒」。

(四)從星期六至星期日

敎會與猶太的禮儀另有不同的地方是在星期日舉行聖祭。「一週的第一天,我們相聚擘餅」(宗廿7)。

敎會什麽時侯把星期六(安息日)改爲星期日擧行聖祭呢?我們不敢確定其日期。但我們知道其改變的原因,就是在「第一天」的傍晚,復活的基督與門徒在一起聚餐;一星期後的同日,即多默在場時,祂重覆此禮。所以我們重視這一天。

耶穌君王節 - Solemnity of Christ the King (B)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耶穌君王節 (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1年11月13日

相信吾主 - Trust in the Lord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2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第一章:耶穌時代的彌撒

耶穌在受難前,即在最後晚時沒有給彌撒一個名字,而只是說:「你們應行此禮,爲紀念我」(路廿二)。「彌撒」一詞首先出現於四世紀,但直到五、六世紀才相當普遍。

禮儀家耶穌會士翁曼(Joseph Jungman)在其著「羅馬禮的彌撒」中,稱最後晚餐爲第一台彌撒。這種稱呼的確是很恰當的。今解釋如下:

甲:第一台彌撒

耶穌一生都過著很清貧的生活,但爲了要慶祝逾越節,祂卻選特別華麗的安排。他告訴兩位門徒:「你們往城裏去,必有一個拿著水的人迎面而來,你們就跟著他去無論他進入那裏,你們就對那家主說:「師傅問:我同我的門徒吃逾越節晚的客廳在那裏?他必指給你們一間舖設好的寬大樓廳,你們就在那裏爲我們預備罷」(谷十四13-15)。這就說明耶穌將要做的事,即建立彌撒聖祭。

當耶穌和他的門徒到逹所選的房間時已是晚上,一切皆預備好了。耶穌很隆重且快地,充滿信心地說:「我渴望在受難之前同你們吃這一次逾越節晚(路廿二)。門徒也體會到這次逾越節的不同,這確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關鍵和一個新的開始。

在晚時耶穌起身,拿起一條手巾開始洗門徒們的脚。他們覺得很奇怪。洗完後,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知道我給你們所的嗎?」他們不敢作聲,一片寂靜沉默之後,祂問伯多祿:洗脚是很重要的,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然後耶穌給他們第二個敎訓,就是「你們也該彼此洗脚。我給你們立了榜樣,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若十三)。然後耶穌拿起麵餅,邀請祂的使徒吃祂的體和血,這就是第一台彌撒。

乙:彌撒的傳授

聖保祿使徒說:「我從主所領受的,我也授給你們了。主耶穌在祂被交付的那一夜,拿起餅來……」(格前十一13)。聖保祿是得到耶穌的指示而寫的,但耶穌所說的那些話和次序,我們不太清楚。那時也沒有錄音帶,將祂所說的話錄下來。但可確定的是耶穌建立了聖體聖事。

丙:耶穌的話

我們可從四位作者,看到耶穌所說有關聖體聖事的話:

保祿(公元 56 年):

「這是我的身體,爲你們而捨的。你們應這樣做爲紀念我。

晚餐後

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格前 十一)

路加(公元 80 年):

「這是我的身體,爲你們而捨身,你們要紀念我。這杯是用我爲你們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路廿二 19)

瑪爾谷(公元 65 年):

「你們拿去吧!這就是我的身體

又拿起杯來……

這就是我的血,新約之血,爲大眾流出來的」(谷十四22)

瑪竇(公元75 ~ 80 年):

「你們拿去吃吧!這就是我的身體。

然後又拿起杯來……

這就是我的血,新約的血,爲大眾傾流,以赦免罪過」(瑪廿六 26)


保祿對路加說:「我的血所立的新約」,而瑪爾谷對瑪竇卻說:「新約的血」。雖然在文字上有異,但大意相同,他們四人皆爲一個聖神所默示的。

一位法國學者儒納(Jounel)神父說:「黎克來(H.Leclerìc)從東西敎會收集了 85 種彌撒的字句,其中沒有一個是與上面所說的相同」。後來碧岳五世所頒佈彌撒中的成聖體聖血文,與新約所說的不大相同。保祿六世的彌撒經書給我們新的方式,但與最後晚餐和祂的苦難有關。

當耶穌說:「這是我的體」和「這是我的血」,祂並沒有說要重覆這些話,可是祂的話是很確定的。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乙) - 33rd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B)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1年11月7日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1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前言:彌撒一詞 簡介

毫無疑義的是,耶穌在最後晚餐時所做的是第一台彌撒,雖然無其名,但卻有其實。

初期敎會,彌撒是:「主的晚餐」(格前十一20-33),和「分餅」(路廿四30-35)。同時可從新約上看到「分餅」和猶太人的「謝恩」是相關的。按第二世紀時聖儒斯定所記載,天主敎星期日的行祭是與猶太人禮儀有關連的。從那時起,所謂聖餐包括兩個大部份:前部份是讀經,後部分是聖餐。

我們從儒斯定的著作中可以找到與彌撒相似的名詞「奉獻」,《十二位使徒訓誨錄》中也出現「犧牲」(Sacrifice) 一詞。聖依肋內又把這兩個意義互相配合。「奉獻」指的是呈獻餅酒,包括一種犧牲的意義。按聖希比廉的意思,星期日的奉獻也就是禮儀的奉獻。所以,彌撒的意義,一方面是祭祀,一方面是聖餐。

「彌撒」(Missa)一詞來自拉丁文「米多」(Misso),是「派遣」的意義。對羅馬人來說,在一次會議開完之後,便打發人回家。在聖本篤會的會規內,「彌撒」就是指的「遣差」。這種意義便漸漸傳入其他各地了。

到了第四世紀末葉,彌撒漸漸開始有今日的意義。在厄則利亞的「旅途者」中;曾提到兩種派遣的意義。一種是指慕道者在聽完道理之後便被遣散的意義,因爲他們尙未進入敎會的眞正奧秘之中。一種是針對信友的意義,也就是今天彌撒結束時所說的:「彌撒禮成」。到了第四世紀末期,眞正具有現代「彌撒」的意義就開始了。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乙) - 32nd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B)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