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5日

Psalm 121 in HEBREW! בעברית // LIVE at the TOWER of DAVID, Jerusalem

(Source: Joshua Aaron)

Psalm 121 was performed LIVE at the Tower of David, Jerusalem.

編者的話:
新冠病毒影響全球達三年之久,願主祐全世界平安,也願主賜闔家有一個不一樣的聖誕節及嶄新的 2023年。

Notes from editor:
COVID-19 has been affecting the entire world for three years. May GOD bless the World, bless your family having a different Christmas Holiday and a brand new 2023 to come.

HEBREW! How Great is our God / Gadol Elohai by Joshua Aaron in Jerusalem...

(Source: Joshua Aaron)

Israeli / American singer Joshua Aaron shares the world's beloved worship song, "How Great is our God" in Hebrew.

Andrea Bocelli - What Child Is This - Live From The Kodak Theatre, USA /...

(Source: Andrea Bocell)

Music video by Andrea Bocelli performing What Child Is This. (C) 2009 Sugar Srl

God Became a Baby - Bishop Barron's Sunday Sermon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12月24日

Andrea Bocelli, Natalie Cole - The Christmas Song

(Source: Andrea Bocell)

Listen to Andrea Bocelli’s Christmas album here: http://lnk.to/Bocelli-MyChristmas

Andrea Bocelli, Céline Dion - The Prayer

(Source: Andrea Bocell)

The Prayer (Live At Central Park, New York / 2011)

耶穌聖誕節

(摘錄並編輯自 潘家駿 神父 文章)

此時此刻,不論你的心境如何:是延續將臨期那因所盼望的耶穌的來臨正在實現而充滿喜樂,或是因深陷生活的重擔困苦而正懷著憂傷難過,我們的心都與瑪利亞、若瑟和牧羊人的心緊密聯繫在一起,一起慶祝這個偉大日子,因為在這個日子裡,天主賞賜給我們一項禮物,這禮物就是祂自己的兒子耶穌基督。就在今天祂降臨人間,居住在我們中間;這道成肉身的行動,按聖誕節天明彌撒中﹤若望福音﹥的話來說就是:「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然而天主如此這般行動的目的就是如《天主教教理》說的:「為了我們人類,並為了我們的得救而從天降下;這聖言成了血肉,乃是為拯救我們,使我們與天主和好。」聖言成為血肉,就是要將我們從暗黑的絕望中尋回,使我們的生命再度發出滿含希望的光澤。

然而,聖言怎麼可能成為肉身呢?英國神學家兼童話文學作家魯益斯(C. S .Lewis)就曾經驚嘆,原來最偉大的神蹟不是復活,而是聖言成了血肉,道成肉身。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的偉大日子正召喚我們以平安、以喜樂來歡迎及慶祝耶穌的降生。因此,如果你是懷著喜樂之情在等待主耶穌的降生,那麼此刻你一定是以雙倍的喜樂心情在迎接主耶穌。

我們周遭仍有許多人,甚至可能包括我們自己,正被生活的困頓傾壓得就是無法喜樂,精神被折磨得就是無法平安。因此,你可能會懷疑一個充滿平安喜樂的聖誕節究竟與你何干?那麼你不妨再次打開路加福音,讓心靈隨著福音的敘述,並把你的目光聚焦在馬槽裡的嬰孩耶穌,以及圍繞著這小嬰孩的其他人物,那麼你便會開始領略到細針密縫的緊密關係,因為有一個嬰孩正是為這個破碎的世界誕生了。無怪乎在讀經一中,依撒意亞先知會如此雀躍鼓舞地宣告說:「請看!上主對全世界宣布:你們要向熙雍女子說:請看!你的救主來了!」先知之所以這樣歡喜踴躍,正因為一切所有處在「漆黑之地」的人們,就要因著一道皓光的照耀,而獲得拯救。現在就讓這道必將戰勝任何黑暗的真光來指引我們,好讓我們即使正身處生命困頓所帶來的黑暗中,依舊可以尋到並來到耶穌降生的馬槽,一起探入聖誕節奧秘的究竟,並且領受這奧秘所為我們帶來的恩寵與光照。

當我們聆聽這篇福音時,一定會被一件事情所吸引,那就是在福音中出現的每一個人物,當聽在我們的耳朵裡,映現在我們的心靈中時,我們總是可以感受到深沉的平安與喜樂。為什麼?這些人物都是生活無虞嗎?他們的生活裡真的沒有痛苦和與不安嗎?不!事實上,透過聖路加福音的敘述,我們在馬槽裡相遇的所有這些人物,每一個人都有他們各自的困難、煩惱和痛苦,而這第一個聖誕夜也不是我們所已經習慣了的,充滿平安和喜樂的平安夜。

當時若瑟和已經懷了身孕且隨時準備待產的妻子瑪利亞,他們必須走行程大約九十英哩的艱辛路程,從加里肋亞到白冷去登記戶口。因為當時的羅馬皇帝奧古斯都頒布了一道諭令,規定所有屬羅馬帝國臣下的百姓都得回自己本鄉登記戶口。這是在羅馬帝國時代,每十四年就得作一次的大事,其目地就是為了便於科徵重稅。這一對貧賤夫妻克服了旅途中種種的不便,風塵僕僕地抵達了白冷城,但卻找不到安身之處,因為喧鬧滾滾的回鄉人潮早已經擠滿了白冷城。被拒絕的若瑟只好帶著待產的妻子暫時安身在馬槽裡。耶穌就在這十分困苦的情況下,在一群微小和受壓迫的人物中間降生成人。而耶穌就是用了這樣的方式,向我們顯明了天主對我們的愛情。

這麼重要的好消息當然要最先向最重要的人物或是有權勢的人宣報,然而天主卻是召叫了當時代最受人瞧不起的牧羊人。他們之所以被選上,正是因為他們一無所有。

耶穌的誕生向我們指出一條生命之道,這條生命的道路不在於得道升高,卻在於俯就卑微,其目的就是為了要讓我們從這道路中獲得尊貴豐富的生命,這與我們世俗所習以為常的價值觀相互抵觸,然而耶穌自己卻是毫不懷疑地選擇這一條道路。在祂結束曠野四十天的禁食之後,召喚第一批跟隨祂的門徒時,祂就已經在「山中聖訓」裡,堅定不移地為跟隨祂的人開示了這條逆向而往的生命之道;耶穌這樣教導說: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是的,耶穌不只以言以行為跟隨祂的人指出這條獲得更豐富生命的道路,讓我們得以在真光的引導下,與「聖言」、與「道」同行。與道同行並不意味著可以得到世人所追求的福氣,也不意味著生活就可以一帆風順,當然更不意味著你的信心就能逼使天主應允你的祈禱。事實上,與道同行,是意味著要讓基督真光引導我們,並讓道陪伴我們經歷人生的酸甜與苦辣!

最後,在這個充滿平安與真光的節日裡,祈求基督點燃及點亮我們的生命:

讓喜樂的燭光,在悲傷中搖曳、

讓盼望的燭光,在沮喪中照亮、

讓勇敢的燭光,在恐懼中發光、

讓平安的燭光,在狂飆中和諧、

讓恩寵的燭光,在重担中輕盈、

讓仁愛的燭光,在困苦中跳躍。


願從歲首到年終,基督之光常在。

主的誕生 - The Nativity of the Lord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聖誕日 (甲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Christmas Day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12月18日

我的靈魂會等待 - Mi Alma Esperará

(Source: SovereignGraceMusic)

Sovereign Grace Music 是 Sovereign Grace Churches 的延伸,旨在為當地教會製作頌揚基督的歌曲和培訓。
Sovereign Grace Music, an extension of Sovereign Grace Churches, exists to produce Christ-exalting songs and training for the Church from our local churches.

將臨期第四主日

(摘錄並編輯自 潘家駿 神父 文章)

過了這個主日之後,再幾天就是聖誕節了。在這一段「將臨期」間,你可能是懷著歡欣喜樂的心情,在期待及準備聖誕節的來臨,但也可能在你生活的日子裡正滿懷憂傷與痛苦,被生活裡的許多重擔折磨著,並不因為聖誕節的到來而絲毫減輕日子裡的負擔。然而,不論你是處在喜樂或憂苦中,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是,耶穌的來臨是為我們每一個人而來的。

天主子耶穌降生成人,為的是能完全地與我們一起喜樂、一起受苦、一起死亡,祂認識我們比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更多,祂愛護我們比我們對自己的愛護更深,當我們在彌撒中領聖體、聖血的時候,我們更是能夠體驗到耶穌祂那捨己的愛,就如食物和飲料如何與我們的身體緊密結合,滋養我們的肉身生命,耶穌也要這樣與我們的生命合而為一,把我們帶入永恆生命中。

主耶穌對待我們的愛情方式不是要求我們改變我們的生命景況,以達到更高的層次為能夠接近祂,相反地,祂的方式是屈尊就卑,以人的形態來接近我們,甚至成為生命之糧,讓我們藉著吃喝而能與祂結合為一。於是乎,人的形體乃成了天主的居所和殿堂;且不只如此,祂甚且承擔了我們的命運,並滿懷著愛來陪伴我們。在天主如此慈悲與愛的光照下,我們才得以真正了解「厄瑪奴耳」的大奧秘。

在迎接主耶穌來臨前的這最後一個主日,教會在彌撒的讀經一中,特別安排天主藉依撒意亞先知的口所發出的預言,來向我們展示祂如何為這偉大的奧秘作出了許諾,並藉此提醒我們聖誕節的真義。這永不失落的諾言是這樣許下的:「上主要親自賜給你們一個記號:請看,有一位貞女要懷孕生子,並給祂起名叫『厄瑪奴耳』,意思是說:天主與我們同在。」而今天的《瑪竇福音》則是透過聖母瑪利亞的聖神受孕,以及上主的天使在若瑟夢中的啟示,而宣告了這在舊約中的許諾將在耶穌基督身上的實現:「『她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為祂要把祂的民族,從罪惡中拯救出來。』這一切事的發生,是要應驗上主藉著先知所說的話:『請看,一位貞女將懷孕生子,人要稱呼祂的名字為厄瑪奴耳』,意思就是:天主與我們同在。」

然而,這在耶穌身上所實現的「厄瑪奴耳」-「天主與我們同在」究竟是甚麼意思呢?讓我們驚訝費解的事是,根據《瑪竇福音》的記載,這在耶穌身上所實現的「天主與我們同在」,其所引起的第一個後果不是平安與喜樂,卻是招致黑落德王對嬰孩耶穌的追殺,甚至為了寧願錯殺一百也不願放過一個而濫殺無辜,致使耶穌的父母得帶著祂流離失所、逃亡埃及(瑪二 13-16)。至此,我們終於明白,原來天主所許諾的「天主與我們同在」並不等於天下太平,也不保證生命無風無浪,反而是讓世界的罪惡顯露出來,甚至置人於艱苦的生活或磨難的生命景況當中。而在《瑪竇福音》中,當再度提起「厄瑪奴耳」時,已經是在福音的結尾處,也就是當耶穌升天前差遣門徒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祂所吩咐的一切,並許諾天天與他們同在之時(參:瑪廿八 18-20)。故此,我們終將明白,若要真實經驗到、而非只是在教理中學習到那經由耶穌的誕生所實現的「厄瑪奴耳」-「天主與我們同在」,就要參與耶穌所賦予的使命,並遵行祂的教訓來生活;換句話說,就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耶穌。

從今天的這段有關耶穌受孕成形的福音中,我們看到這新生命的特質是:第一、耶穌是我們新生命、永恆生命的原型。然而耶穌的生命具備那些內涵呢?我們可以從耶穌的名字來看耶穌的生命內涵,從上主天使在若瑟夢境中顯現時將誕生的嬰孩的名字特意宣告出來,這被宣告出來的名字是「耶穌」,人們要稱呼祂為「厄瑪奴耳」。前一個名字的意思是拯救,意味著耶穌要拯救我們罪人脫離罪惡的桎梏與權勢;而後一個名字則表示耶穌要恢復上主與我們的同在。因此,耶穌作為我們新生命的原型,正是預示了我們所將擁有的新生命內涵就是脫離罪惡,並與天主同在。

這新生命的第二項特質是,它並非靠我們的意志或權勢而來,卻是從天主來的,這就如福音中所說的,耶穌是因聖神受孕。若我們真是隨從聖神而生,那麼或許外表不會立時改變,但我們內在的生命立刻會翻轉。

這新生命的第三項特質是,它是由人來孕育的。如果新生命不需要由人來孕育,那麼耶穌也就不需要從一個細胞去慢慢成形、長大,耶穌選擇完全與人一樣的受孕、成長,但也正因為如此,祂可以完全體恤我們軟弱無能的生命。故此,聖誕本身並不是一個神蹟,而是一個平凡的故事所帶來的非凡經驗,這非凡經驗需要我們人在細細瑣瑣的日常生活中以信德與順服來領受,就如同聖母瑪利亞一樣。唯有靠著對天主的信德與順服,我們才能像瑪利亞一樣,孕育出那在基督內的新生命。

需要信德與順服的事,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甚且是艱鉅困難的事,所以在福音中,我們看見若瑟為孕育這新的生命,經歷的掙扎與不安。這位瑪利亞的未婚夫若瑟對於未婚妻懷孕的事,極其焦慮,猶疑著該如何處置。而若瑟就如福音中所說的是一位「義人」,他的義德不只是因為他遵守了一切外在的法律規範,更是指他內在的真正義德。這位義人因著義德,想出了自認為兩全其美的方式,但這方法需要他捨棄生命裡的摯愛,並作出絕大的犧牲,換句話說,就是放棄一切並離開瑪利亞:「她的丈夫若瑟,因為是義人,不願公開羞辱她,有意暗暗地休退她。」

福音中透露出在孕育耶穌成形乃至誕生前的這些日子裡,這位聖家之長經歷了巨大痛苦與惶惶不安的考驗。然而上主介入了若瑟的生命當中,一如祂介入亞巴郎的生命中一樣,「上主的天使在夢中顯現給他說:『達味的後代若瑟,不要怕娶瑪利亞作你的妻子,因為她是由於聖神而懷孕的。』」這啟示阻止了若瑟自以為是的解決方式,更給他打開一條與瑪利亞可以持續相愛,相守幸福的婚姻道路。尤其重要的是,天主邀請他成為聖家之長,承擔起保護聖家,與聖母瑪利亞一起孕育耶穌,教導耶穌,幫助耶穌成長的神聖救恩使命。同時天主也要透過若瑟所經驗到的「厄瑪奴耳」,來啟發我們甚麼是「天主與我們同在」,使我們也能以他為榜樣,孕育那在基督內的新生命。

聖誕節就要到了,讓我們打開心門,迎接這個平凡但會為我們的生命帶來非凡經驗的福音信息,並感謝天主總是在我們的生活中,而特別是艱難的生活中,向我們走出祂的第一步!天主的第一步有時候乍看起來,可能會令我們惶惶終日、困惑不安,就如同若瑟所經驗過的生命歷程一樣,但是只要我們懷著對天主的信心與順服,那麼天主的第一步行動便會帶領我們的生命孕育耶穌,讓一切的艱難與痛苦成為滋長我們在基督內的新生命,並在這孕育與滋長的過程中親身經驗「厄瑪奴耳」,且活出「天主與我們同在」。

將臨期第四主日 (甲年) - 4th Sunday of Advent (A)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將臨期第四主日 (甲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Fourth Sunday of Advent Year A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12月11日

把你的目光 - Pon Tu Mirada

(Source: SovereignGraceMusic)

Sovereign Grace Music 是 Sovereign Grace Churches 的延伸,旨在為當地教會製作頌揚基督的歌曲和培訓。
Sovereign Grace Music, an extension of Sovereign Grace Churches, exists to produce Christ-exalting songs and training for the Church from our local churches.

將臨期第三主日

(摘錄並整理自 潘家駿 神父 文章)

將臨期第三主日的禮儀,透過讀經和祈禱經文綜合了將臨期的所有主題,這些主題包括了 1. 我們對主的日子的期待。2. 對默西亞時代來臨的等待。 3. 對聖誕節的期待。因此,將臨期雖然是一段我們在精神上努力奮發,並從內心真誠悔改,以準備上主來臨的時期,但是教會今天卻是邀請我們以另一種心情,也就是以喜樂的心情,來標記出那從舊約以來,人們引頸企盼的天主許諾就要實現了,這許諾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息息相關、密切相連。所以,將臨期第三主日的「進堂詠」就開宗明義地為我們點出了慶祝的主題以及所該懷有心情:「你們應在主內常常歡樂,因為主已臨近了。」

在第一篇讀經索福尼亞先知書中,天主透過先知的口,堅定地邀請我們要喜樂;這篇讀經的一開始便開門見山地說到:「熙雍女子,你應歡樂!以色列,你應歡呼!耶路撒冷女子,你應全心高興喜樂!」這項宣告就如同充滿天喜的樂音般,撥動我們心弦,讓我們想起並渴望跟著哼唱起聖母瑪利亞的「謝主曲」。是的,聖母瑪利亞就是先知口中的那位「熙雍女子」,而她受天主邀請要歡欣喜樂。然而為什麼歡欣喜樂呢?因為救援已經到來了,天主的諾言就要實踐了,救世主就要來臨了。

是的,救世主來臨就是要給我們帶來圓滿無缺的喜樂。耶穌的喜樂能滲入我們的靈魂,將我們提升到平安與幸福的永恆境界。對這永恆的喜樂,聖保祿宗徒竟然能夠從正身陷牢獄的困難處境中,對斐理伯人發出要在上主內歡欣喜樂的邀請,他如此雀躍地說:「你們要在主內常常喜樂,我再說一次:你們應當喜樂!」保祿宗徒邀請斐理伯人,也同樣邀請我們去擁有這由天主而來,不被世界的任何處境所奪去的的喜樂,換句話說,就是擁有耶穌基督。

洗者若翰要求每個人要善待他人,要視他人為人。那些不懂得分享的人,「擁有」將成為他的累贅;漠視他人的人,將失去自己的人性;而看不到別人尊嚴的人,也將看不到基督。

關於耶穌的到來,洗者若翰這樣說:「我只是用水洗你們,但是,有一位能力比我大的要來,……他要用聖神與火洗你們。祂手中拿著簸箕,要揚淨麥場,把麥子收在倉庫裏,把糠秕丟在不滅的火裡焚燒。」是的,基督的來臨,要像火一般的來臨。祂要驗出我們的生命,是否真實的等待他。基督的到來,就要顯示出誰真正活出了永恆的生命。

耶穌的來臨本身就是無上喜樂,這種喜樂驅使索福尼亞先知渴望與貧苦的人、心靈破碎的人、失去自由的人,與身陷牢獄中的人分享他那從天主領受的恩寵。在福音中,洗者若翰以他的生活和行動教導了我們一位福音分享者該有的態度,這態度就是:「我只是用水洗你們,但是,有一位能力比我大的要來,我就是給祂解鞋帶也不配。」換句話說,就是要懷著謙遜的精神承認自己並不是福音、喜訊的實現者,也不是醫治者和釋放者,更不是生命的賜與者,而是有罪的,破碎的,容易受創傷的人。我們之所以可以喜樂,那是因為我們從耶穌那裡經驗到了罪的寬恕;在耶穌那裡,我們的破碎被復合了,我們的創傷被醫治了,我們的死亡被克服了。而我們只是奉天主的召叫,把自己非常有限、非常有條件的愛,成為天主無限、無條件的愛的通道。

Wait for the Desert to Bloom - Bishop Barron's Sunday Sermons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將臨期第三主日 (甲年) - 3rd Sunday of Advent (A)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將臨期第三主日 (甲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hird Sunday of Advent Year A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在耶穌裡我會隱藏 - En Jesús Me Esconderé

(Source: SovereignGraceMusic)

Sovereign Grace Music 是 Sovereign Grace Churches 的延伸,旨在為當地教會製作頌揚基督的歌曲和培訓。
Sovereign Grace Music, an extension of Sovereign Grace Churches, exists to produce Christ-exalting songs and training for the Church from our local churches.

將臨期第二主日

(摘錄並整理自 潘家駿 神父 文章)

將臨期禮儀的福音及舊約讀經,常圍繞著一個主題打轉。將臨期第二主日的主題是「悔改」。梵二禮儀革新恢復了將臨期的原始意義和目的,既強調悔改及皈依的意義,同時也強調這是一段對基督來臨期待的時期。

我們一方面準備慶祝基督的第一次來臨,也就是祂的道成肉身—聖言降生成人;另一方面,我們也期待祂第二次在光榮中的來臨。為幫助我們能懷著盼望等待,並使這期待在我們的生命中實現,每年的將臨期第二主日,透過教會的禮儀,我們總會與洗者若翰相遇,與若翰一起詠唱著他那發瞶振聾、響徹古今的千古絕唱:「你們要預備上主的道,修直祂的路!」 

依撒意亞先知說,要從葉瑟的樹幹,也就是達味家族,「生出一個嫩枝……上主的神,智慧和聰敏的神,超見和剛毅的神,明達和敬畏上主的神將住在他內。」先知所說的這一位就是耶穌,祂的來到,將使世界充滿聖神的恩寵。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藉耶穌的誕生成為事實,而先知若翰是耶穌的前驅。

依撒意亞曾經預言過若翰的到來和使命:「在曠野裡有呼喊者的聲音:你們該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徑。」洗者若翰在凱撒提庇留執政第十五年,來到約旦河畔宣講悔改的洗禮。若翰從曠野中呼喊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一切深谷要填滿;一切山丘要鏟平;彎曲的路徑要修直;高低不平的,要削成平坦大道。凡有血肉的人,將見到天主的救援!」

若翰不只以言,而且以行動來預備上主的道路;他不僅宣講悔改的洗禮,他更以簡樸和悔改的生活為他的宣講作出了見證。悔改不僅指的是單一事件的悔過,更是指整個生命態度的轉變,整個生活由別的方向一百八十度完完全全轉向天主,並且走向天主。我們的自私、驕傲、忿怒、色慾、忌妒、吝嗇等私慾偏情就如同一座座高山一般,把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千山遠隔;而我們的仇恨、不正義、自我中心、以及冷漠就如同窪地坑谷,讓我們無法自由地走向他人,向人敞開我們的心胸。洗者若翰以他的宣講和生活呼籲我們修直及預備這條通往天主和他人的道路,這更是一條通往天主救恩的道路。天主要在這悔改的道路中親自來治癒我們生命中的破碎,來安慰我們生活中的挫折。 

世界上不斷挹注金錢和資源,發明更好互通信息的方法。然而世界的問題並不在於信息溝通速度的快慢,卻是在於人與人之間心靈距離的長短。人心的障礙讓民族與民族、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紛爭時起,阻礙了彼此的連繫。不論在臺灣,或近在眼前的家園,甚至我們當中許多人的生命景況也都充滿了障礙,阻礙了我們去迎接救主基督的來臨。因此,作為基督門徒的我們,如果要向人宣告並見證救主的來臨,那麼我們就必須接受若翰苦口婆心的勸勉,除去那阻礙我們走向基督並走向他人的心中塊壘。

洗者若翰 (甲年) - Go Meet John the Baptist - Bishop Barron's Sunday Sermon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將臨期第二主日 (甲年) - 2nd Sunday of Advent (A)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將臨期第二主日 (甲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Second Sunday of Advent Year A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11月27日

編者的話

 本周起進入將臨期,為了等待並期盼基督降臨,今天張貼的文章較多,各文章標題如下:

1. Sobre Todo Es Rey - Above all He is King

2. O Come, Emmanuel

3. 以馬內利懇求降臨 - Enya - O Come, O Come, Emmanuel (Lyric Video)

4. 將臨圈的由來 - The History of Advent Wreath

5. 將臨期第一主日 - 你可以做的幾件事 - 1st Sunday of Advent (A) - Things you can do

6. 降臨挑戰 - An Advent Challenge - Barron 主教 講道

7. 將臨期第一主日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First Sunday of Advent Year A

前三篇是影片,很動人的弦律;後面四篇則與將臨期有關,希望 您 會喜歡

願 主的平安與您同在

Sobre Todo Es Rey - Above all He is King

(Source: SovereignGraceMusic)

Sovereign Grace Music 是 Sovereign Grace Churches 的延伸,旨在為當地教會製作頌揚基督的歌曲和培訓。
Sovereign Grace Music, an extension of Sovereign Grace Churches, exists to produce Christ-exalting songs and training for the Church from our local churches

O Come, Emmanuel

(Source: Simon Khorolskiy)

以馬內利懇求降臨 - Enya - O Come, O Come, Emmanuel (Lyric Video)

(Source: Enya - O Come, O Come, Emmanuel (Lyric Video)

以馬內利懇求降臨是基督教拉丁文將臨期聖詩Veni, veni, Emmanuel的翻譯。歌詞來自《以賽亞書》第7章第14節參,預告上帝會給以色列民一個兆頭,名為以馬內利(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意思)

將臨圈的由來 - The History of Advent Wreath







[以下內容編輯自網頁 Sour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dvent_wreath]



降臨節花圈的概念起源於 16 世紀的德國路德教徒。然而,直到三個世紀後,現代的降臨節花圈才形成。

Johann Hinrich Wichern(1808 ~ 1881)是德國新教牧師,也是在窮人中工作的城市宣教先驅,是 19 世紀現代降臨節花圈的發明者。在基督降臨節期間,由 Wichern 在漢堡創立的 Rauhes Haus 教會學校的孩子們每天都會詢問聖誕節是否已經到來。1839 年,他用 20 支紅色小蠟燭和 4 支白色大蠟燭製作了一個大木環(由舊車輪製成)。在降臨節期間,每個工作日和星期六都會依序點燃一根小蠟燭,星期天會點燃一支白色的大蠟燭。這種習俗在德國的新教教堂中流行起來,並演變成今天帶有四、五支蠟燭的較小花圈。德國的羅馬天主教徒在 20 年代開始採用這一習俗,並在 1930 年代傳播到北美。

將臨期花圈呈圓形,代表上帝無限的愛,通常由常青樹葉製成,“代表耶穌基督帶來永生的盼望”。降臨節花圈內的蠟燭通常代表降臨節的四個星期以及 “上帝的光通過耶穌基督的誕生進入世界”。蠟燭具體像徵著希望(第一周)、和平的基督教概念 (第二週)、歡樂(第三週)和愛(第四周)。許多降臨節花圈的中央還有一根白色蠟燭,象徵著聖誕節的到來,有時也被稱為“基督蠟燭”。它在平安夜或聖誕節點亮,基督蠟燭是白色的,因為這是西方教會傳統的節日顏色。

另一種解釋,第一支蠟燭是彌賽亞或預言蠟燭(代表預言耶穌降臨的先知),第二支是伯利恆蠟燭(代表約瑟夫和瑪麗的旅程),第三支代表牧羊人和他們的歡樂, 第四個是天使的蠟燭,代表和平。

在許多天主教和新教教堂中,四根周圍的基督降臨節蠟燭最受歡迎的顏色是紫羅蘭色(或藍色)和玫瑰色,與基督降臨節禮儀祭衣的顏色相對應。對於西方基督教會的教派而言,紫羅蘭色是將臨期四個星期日中三個星期日的歷史禮儀顏色,因為它是懺悔季節的傳統顏色。藍色在歷史上也曾經被使用過,因為它代表希望,反映了圍繞耶穌第一次降臨和耶穌第二次降臨的降臨主題。玫瑰色是基督降臨節第三主日的禮儀顏色,代表著喜悅,通常與其他三種顏色不同。




J.H. Wichern 的原始將臨圈設計 - Original J.H. Wichern Advent Wreath





The concept of the Advent wreath originated among German Lutherans in the 16th century. However, it was not until three centuries later that the modern Advent wreath took shape.

Johann Hinrich Wichern (1808–1881), a Protestant pastor in Germany and a pioneer in urban mission worked among the poor, was the inventor of the modern Advent wreath in the 19th century. During Advent, children at the mission school Rauhes Haus, founded by Wichern in Hamburg, would ask daily if Christmas had arrived. In 1839, he built a large wooden ring (made out of an old cartwheel) with 20 small red and 4 large white candles. A small candle was lit successively every weekday and Saturday during Advent. On Sundays, a large white candle was lit. The custom gained ground among Protestant churches in Germany and evolved into the smaller wreath with four or five candles known today. Roman Catholics in Germany began to adopt the custom in the 1920s, and in the 1930s it spread to North America.

Advent wreaths are circular, representing God's infinite love, and are usually made of evergreen leaves, which "represent the hope of eternal life brought by Jesus Christ". Within the Advent wreath are candles that generally represent the four weeks of the Advent season as well as "the light of God coming into the world through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The candles specifically symbolize the Christian concepts of hope (week one), peace (week two), joy (week three) and love (week four). Many Advent wreaths also have a white candle in the centre to symbolize the arrival of Christmastide, sometimes known as the "Christ candle." It is lit on Christmas Eve or Christmas Day. The Christ candle is coloured white because this is the traditional festal colour in the Western Church.

Another interpretation states that the first candle is the Messiah or Prophecy candle (representing the prophets who predicted the coming of Jesus), the second is the Bethlehem candle (representing the journey of Joseph and Mary), the third represents the shepherds and their joy, and the fourth is the Angel's candle, representing peace.

In many Catholic and Protestant churches, the most popular colours for the four surrounding Advent candles are violet (or blue) and rose, corresponding with the colors of the liturgical vestments for the Sundays of Advent. For denominations of the Western Christian Church, violet is the historic liturgical color for three of the four Sundays of Advent as it is the traditional color of penitential seasons; blue has been historically used too, as it represents hopefulness, reflective of the theme of Advent surrounding the First Coming of Jesus and Second Coming of Jesus. Rose is the liturgical color for the Third Sunday of Advent representing joy, is often a different color from the other three.

將臨期第一主日 - 你可以做的幾件事 - 1st Sunday of Advent (A) - Things you can do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降臨挑戰 - An Advent Challenge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將臨期第一主日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First Sunday of Advent Year A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11月13日

三個世界的震動 - The Shaking of Three Worlds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三十三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hirty Third Sunday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11月6日

死後生活的現實 - The Reality of Life After Death -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三十二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hirty Second Sunday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10月8日

第二十八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wenty Eighth Sunday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10月2日

你如何關心窮人 - How Are You Caring for the Poor? - Bishop Barron's Sunday Sermon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利雪的聖特蕾莎 - Saint Thérèse of Lisieux - by Bishop Barron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在聖靈中堅強 - Stand Strong in the Spirit - Bishop Barron's Sunday Sermon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二十七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wenty Seventh Sunday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9月24日

第二十六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wenty Sixth Sunday -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二十五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wenty Fifth Sunday -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9月11日

上帝瘋狂地愛你 - God Is Crazy in Love with You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二十四主日 丙年 - 24th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9月10日

第二十四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wenty Fourth Sunday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9月3日

第二十三主日 丙年 - 23rd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二十三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wenty-Third Sunday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8月28日

Act Against Your Attachments - Bishop Barron's Sunday Sermon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多少人將被救贖? How Many Will Be Saved?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二十二主日 丙年 - 22nd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二十二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wenty Second Sunday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二十一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wenty First Sunday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8月13日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丙年 - 20th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二十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wentieth Sunday of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8月7日

你無法帶走 -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影片從 3:00 開始進入重點,如果想要跳過而直接進入到重點的話。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丙年 - Ordinary Time: 19th Sunday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十九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Nineteenth Sunday of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7月30日

主的禱文是關於什麼 ?What Is the Lord’s Prayer About?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十八主日 丙年 - 18th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十八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Eighteenth Sunday of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7月16日

第十六主日 丙年 - 16th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十六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Sixteenth Sunday of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7月10日

基督能醫治我們 - Christ Can Heal Us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十五主日 丙年 - 15th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十五主日 -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Fifteenth Sunday of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7月2日

我邁向聖職的旅程 - My Journey to Priesthood | Fr. David Michael Moses

(Source: Father David Michael Mose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追隨耶穌優先 - Following Jesus Comes First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十四主日 -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Fourteenth Sunday of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6月25日

第十三主日 -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hirteenth Sunday of the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6月19日

基督聖體聖血節

 

(資料來源:天主教方濟會 - 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節日來源

天主教會在「天主聖三節」後的星期四慶祝「耶穌聖體聖血節」,凡是無法在本日公開慶祝該節日的國家或地區,則延後至天主聖三節後的主日慶祝。這個節日所紀念的核心是聖體聖事的建立,因此原本應該在聖週星期四慶祝,但為了不影響聖週禮儀的焦點,而移在今日慶祝。

這個節日最早是由比利時列日(Lüttich)教區的一位奧斯定會修女茱利安納(Juliana),基於一個從1209年起,多次看見的神視而建議,該教區主教於1246年首先在教區內慶祝,1264年,教宗烏爾班四世(Urbanus IV)以一封通諭將節日提升到一般教會節日的層級。這封通諭最主要的執筆人,就是教會著名的神學泰斗聖多瑪斯(1225-1274),同時他也編排了這個節日的日課及彌撒禮儀經文,其中最令人感動的便是本日彌撒中的繼抒詠「熙雍!請吟詠歌唱……」筆者認為,不論以何種理由將本日的繼抒詠由彌撒中省略或縮減,對基督徒而言,都是嚴重的損失。1317年,教宗若望二十二世更明令規定,普世教會都必須慶祝聖體聖血節。

聖經選讀

今日的三篇聖經選讀都和聖體聖事有直接的關連:讀經一是有關「瑪納」的報導(申八2-3、14-16),這是在舊約中「天上降下的食糧」的預像。讀經二告訴我們格林多教會對於聖體聖事的信仰:信仰團體舉行聖體聖事的意義在於一起分享基督的體和血,並因此而共同形成基督的奧體(教會)。

福音選自若望福音第六章「生命之糧」言論中的一段核心內容:耶穌在行了增餅奇蹟之後,看見大批群眾「因為吃餅吃飽了」(若六26)而尋找祂,遂教導他們應該「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若六27)。人人都知道沒有食糧便無法生活,然而任何食糧都無法帶給人永遠的生命,即使是天降的「瑪納」也不能。以色列人的祖先在曠野中流徙時吃過「瑪納」,也全都去世了。今日所選讀的福音便是針對生命之糧做更清楚的闡釋:真正使人不死的生命之糧只有一個,就是耶穌自己。

聖事性的許諾

這段「生命之糧」言論,是耶穌在公開生活時所說的,因此是一個指向未來許諾:「我『將』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在聖經中這句話是未來時態,顯示耶穌預見自己的死亡,許諾將交出祂的肉,亦即交出祂的生命,目的在於使世界得到生命。這個許諾,肯定祂的生命便是聖事性的恩賜。耶穌在談話中直接用「肉」來表達「生命」,使我們看出若望福音反對一切否定耶穌人性的「幻像論」思想,強調天主子真正降生成人。這麼露骨的表白,當然令當時的猶太人難以接受,因此他們彼此爭論:「這人怎麼能把他的肉,賜給我們吃呢?」

聖事性的宴席

耶穌完全不理會猶太人的爭論,繼續祂的教導:獲得永遠生命的唯一途徑是參與聖事筵席。這個說法是絕對的,排除了一切其他的可能性,凡是否認聖事或否認十字架的救援功效的人,便是拒絕永遠的生命。

耶穌說為了得到生命,必須「吃人子的肉,喝他的血」!這個「吃」字,希臘原文本意是「咀嚼」,清楚地強調了「吃」與「喝」的真實性。透過這個真實的聖事性筵席,每一個領受者與基督產生最親密的結合,他們和耶穌的關係就如同耶穌和天主的關係一樣。凡是領受耶穌的體和血的人,都將住在祂內,而祂也住在他們內,就如父在子內,子也在父內一樣。

永生的獲得

耶穌說:「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所以領受聖體聖血的效果是獲得永生,但永生的真正賜予者是天主父,因為是祂派遣耶穌來到世上,使世人得到生命。因此,信仰是參與聖事筵席的必要條件,單單是吃耶穌的肉,喝祂的血並不足夠,唯有在信仰內領受祂的體血才有意義,才具有真實的效果。聖多瑪斯說:「善人領或惡人領,所領得天糧雖然相同,所得的效果卻截然不同:善人獲得生命,惡人招致死亡,所領的雖是同一神糧,結局卻完全不一樣。」

【綜合反省】

若望福音對於聖體聖事的教導,強調領受者將因此而得到永生。耶穌復活、升天後,基督徒仍在世上生活,他們為紀念耶穌而舉行主的筵席,並領受聖體聖血和祂合而為一。基督徒的信仰不僅是相信耶穌基督,同時也是「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相信派遣祂來的天父,並且一起走向天父。

基督的身體 - Church of the Multiplication (Tabgha): Corpus Christi

(Source: Saxum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基督聖體聖血瞻禮 丙年 - Sacrifice, Covenant, Banquet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基督聖體聖血瞻禮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he Body and Blood of Christ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6月12日

聖三是甚麼?What Is the Trinity?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聖三節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rinity Sunday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6月5日

如何理解三位一體 - How To Understand the Trinity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尋求聖靈的印記 - Seek the Mark of the Spirit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聖神降臨 丙年 - Pentecost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聖神降臨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Pentecost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5月31日

理查羅爾什的每日默想 - Richard Rohr's Daily Meditation

來自善行和默想中心 - [基督宗教和佛教系列]

練習覺醒

(譯者:安多尼 神父)

理查神父認為基督徒默觀和佛教冥想分享共同目標的想法。兩者不再以頭腦為中心,而去深刻地體驗真理、博愛、和同理心。

佛陀這字的意思是「我醒著」。耶穌曾在不同的地方要我們保持清醒和覺醒(瑪廿四42;谷十三33-37;路廿一36)。但覺醒並不只是仔細去想或去意識。佛教徒談到空無一物的意識,我們不再去意識任何特別的事物。它是全然接受的覺醒,包括我們所有的情境、時刻、事件,不遺漏任何東西。那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天生的。我們得努力去做的。所有的冥想和默觀教我們許多隔絕念頭的方式。有人甚至稱它為「心猿意馬」,因為它會不停地觀察,念頭接著念頭,感受接著感受,大部分都毫無意義。我們與它相處多年,將它視為理所當然。

像佛教這樣偉大的傳統告訴我們只要碰到真理、博愛、自由、無限、永恆、以及天主的時候,分門別類的思維實在毫無用處。分門別類想不通這些事情,也無法深刻。我們得學習不同的思維,我們基督徒稱它為默觀。默觀並不是遵守教條、熱心虔誠、和安安靜靜。它與個性內向無關。它不是去想,實在是不同的思維,我們稱為空無一物的覺醒。我們不關注任何特殊的意識/意識任何的特殊東西。

有點自相矛盾,空無的覺醒的途徑竟然是從一個東西,一個物件開始。我們甚至稱它為練習覺醒。我誠摯地邀請,鼓勵大家今天花點時間只關注在一個東西上。與其說用腦袋去關注,不如說是用感官去關注。觀察那件東西,它的質地、它的形狀、它的天賦、它的酬庸、它的顏色、它的反光,它的存在。關注它直到你的思維或自我停止戰鬥無止,並且停止說這類的話:「這很蠢。相當笨。這沒有意思。這沒有影響。」

如果我們真正地愛上它,不論是甚麼東西,它就成為通往一切的門徑。我們如何愛一件事物最後成為我們愛所有事物。我們並須找到我們看到、愛上、接受、原諒、和喜歡上一件東西的能力。如果我們不喜歡一隻蜥蜴和一片葉子,我們就不會喜歡上天主。我們如何看就是我們如何看。我們如何做任何事就是我們如何做每件事。

From the Center for Action and Contemplation
[Week Forty-Five: Christianity and Buddhism]

Practicing Awareness

Father Richard offers his understanding of how Christian contemplation and Buddhist meditation share a common goal. Both seek to de-center the thinking mind to allow a deeper experience of truth, love, and compassion to emerge.

The word Buddha means “I am awake.” Jesus told us in a number of places to stay awake and aware (Matthew 24:42; Mark 13:33–37; Luke 21:36). But awareness is not something that just means thinking about things carefully or being really conscious. The Buddhists speak of objectless consciousness, where we are not conscious of anything in particular. It is a panoramic, receptive awareness whereby we take in all that the situation, the moment, the event offers, without eliminating anything. That really does not come naturally to us. We have to work at it! All forms of meditation and contemplation are teaching us some way to compartmentalize our thinking mind. Some have even called it the “monkey mind,” because it keeps jumping from observation to observation, thought after thought, feeling after feeling, most of which mean very little. We have lived with it for so many years that we take the monkey mind as normative.

What the great traditions, such as Buddhism, teach us is that the monkey mind really is rather useless when we get to things like truth, love, freedom, infinity, eternity, and God. The monkey mind can’t access such things and has no ability to take them in at any depth. What we have to do is learn a different mind, which we Christians call contemplation. Contemplation is not churchy, pious, or quiet. It has little to do with having an introverted personality. It really is a different mind—it’s not thinking, which is what we mean by calling it objectless awareness. We don’t focus on any particular object of consciousness.

Paradoxically, the path to get to objectless awareness is to start with just one thing, one object. We could even call it practicing awareness. Here is an invitation: I encourage you to take some time today to focus on one single object. Focus on it not so much with your mind, but with your senses. See it for what it is—its texture, its shape, its giftedness, its gratuity, its color, its reflection of light, its isness. Focus on this object until your mind or ego stops fighting the moment and stops saying something to this effect: “This is silly. This is stupid. This doesn’t mean anything. This doesn’t make a bit of difference.”

If we can truly love this, whatever this is, it becomes the gateway to everything. How we love one thing is finally how we love everything. We have to find our capacity to see, to love, to accept, to forgive, and to delight in one thing. If we can’t delight in one lizard or one leaf, we are not going to delight in God. How we see is how we see. How we do anything is how we do everything.

來吧!主耶穌 Come, Lord Jesus!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22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第十一章:現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談聖體聖事

自1969年的新彌撒經書尚世以來,至今已有十五個年頭了。當今敎宗若望保祿二世對彌撒意義解釋又更上一層。他在1980年聖週星期四,曾向全球主敎們解釋有關聖體聖事和彌撒的神聖性,也告訴人們他願續不斷地修改彌撒的禮儀。

(一)蕭規曹隨

1978年10月17日,即若望保祿二世上任不久,他說明要使梵二議案付諸實行,「我們希望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推行梵二的準則和法令」。

兩年後,即在1980年2月24日,他頒佈了「論聖體奧蹟及敬禮」,說明禮儀的改革便是整個敎會的改革。這是若望二十三世Aggiornamento(現代化)的精神。

(二)「聖體奧蹟」

當今敎宗在1980O年2月24日,致敎會所有主敎牧函「論聖體奧蹟及敬禮」時,談到感恩祭的重要性。他說「在感恩禮的重要因素及它的神聖性中,即它的神聖行爲之間,有密切的關係」。

此牧函也提到聖體聖事是一種祭獻。它是救贖之祭:「今日的祭獻是降生聖言所奉獻的祭獻,而且也是由祂所奉獻的,因爲這是同様及唯一的祭獻」。「因此,由於擧行這唯一的救贖祭獻,人與世界經過救贖的逾越性的新生,又回歸於天主……事實上,聖體聖事因爲它是眞的祭獻,會使人歸向天主。」

最後敎宗又說:「願基督協助我們,遵循眞正革新的路線,好能走向充分的生命及聖體敬禮。因藉這敬禮,敎會得以建立起來,逹成合一,並且爲天主更大光榮及人類的得救,而能日臻完善。」

(三)「無價之寶」

自1980年2月24日致主敎們的「聖體奧蹟」公函之後,聖事及禮儀部希望主敎們注意有關此一偉大奧蹟敬禮,使信友們更能積極參與的一些規則。

首先說:「聖事部很高興地發現禮儀改革帶來了許多積極的成果:如信友在禮儀奧蹟中更主動和有意識地參與,應用普通語言和豐富的聖經選讀,在敎義和敎理講授方面有更豐富的內容,禮儀生活的增進,有效地拉近了生活與禮儀、禮儀神修與個人神修、以及禮儀與民間熱心神工之間的距離。」

可是這些令人鼓舞和積極的成果,不容許我們對各地會所傳來的各種常有的偏差置之不顧,如職務的不淸,特別是對司鐸職與敎友的角色不分(一起唸感恩經、普通敎友在彌撒中講道,敎友分送聖而司鐸反而不做……。)

梵二在這方面的譥告應該注意:「任何人,即使他是司鐸,決不得擅自增、減、或改變禮儀中的任何部分。」

因此,此訓令要敎友注意的是:

1. 在舉行禮儀時,應提倡更平實,更有變換性,和更適當的聖經誦讀,不許以人的語錄來代替天主的聖言。

2. 宣讀福音是爲領過聖秩的聖職人員所保留,即執事或司鐸。其他讀經可由敎友負責讀之。

3. 講道由司鐸或執事擔任。

4. 唯有司鐸才能唸感恩經,而不是一般敎友。

5. 唯有在羅馬彌撒書內的感恩經,或由宗座所批准的感恩經,才可使用。

6. 領聖體是主的恩惠,祂是由指定的聖職人員,將自已給予信友。因此信友不得自己取用已祝聖過的麵餅和杯爵,更不可將他們彼此傳遞。

7. 信友被委任爲聖體聖事的特殊職員,只能在沒有司鐸、執事或輔祭員在場時,當司鐸因病或年齡過高時,或因要領聖體的信友過多使彌撒過分冗長時分送聖體。

8. 敎會一直要求信友在領聖體時表示奪敬與虔諴。

9. 關於領聖體領聖血的禮節,爲了對聖體該有的奪敬和領受者的益處,敎會依照不同情況、時問和地點所制定的規則,應該遵守。

10. 在信友們領聖體後,可用一段靜默的時間,念一首詩歌、聖詠或唱讚美歌來謝聖體。

11. 婦女在禮儀中可擔任各種角色:包括讀經和信友禱詞的意向,但不可擔任輔祭的職務。

(四)禮儀敎育

「無價之寶」的訓令解釋了禮儀的重要性,禮儀是使信友以生活表逹基督的奧和敎會的純正本質。

爲了逹到這個理想,首先必須推動修院和神學院的禮敎育,並促進司鐸們參與進修、硏討會、棸會或禮儀週。一方面硏究和反省,同時擧行示範性的禮儀行動。這様,司鐸們才能更有效地專心於牧靈的工作,給信友講解禮、組織讀經員,給予輔祭人員靈修和實用的訓練。所以禮儀敎育是很重要的。

「在禮儀和感恩經中,是基督的愛把我們結合在一起」,這就是彌撒主要的意義。在此,我們希望不僅了解,但能更進一步去以愛還愛,以行動來表示對天主和對人類的關懷。

[全文完載]

耶穌升天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Ascension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5月21日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21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三)保祿六世的彌撒經書

1964年,即在梵二閉幕以前,保祿六世敎宗成立了包括世界五十位主敎和樞機的一個委員會。這種重視禮儀的改革,由當代的禮儀專家負責修訂彌撒經書,其中有如德國的華格納、翁曼、華格及尼等人。

1967年5月23日,保祿六世批准了由專家們所編的新感恩經。他讓世界各地的主們去反應。兩年後,即在1969年4月(聖週週五),他頒佈了我們現在用的「羅馬彌撒經書」,這本書於1970年3月26日出版,到了1975年聖週四時,又有修訂本。所以,保祿六世的彌撒經書花了十年才完成(1964─74)。

1969年4月3日,保祿六世說明此經書的特點是在感恩經方面,其他如修訂彌撒前的懺悔禮、簡化奉獻詠、廢除最後褔音。

簡單解釋四個感恩經如下:

保祿六世的彌撒書保留舊的感恩經,即第一式。這本來自四世紀的聖盎博羅修主敎,其中有三個較小的改變。

1. 在祝聖聖體後加唸「將爲你們而犧牲」。

2. 在祝聖血後唸「你們要爲紀念我而擧行這事」。

3. 主祭唸「信德的奧蹟」。信友答:「基督我們傳你的聖死,我們歌頌你的復活,我們期待光榮的來臨」。

4. 加入的聖母的淨配

這些改變是爲使四個感恩經皆有同様的方式。保祿六世解釋:「爲了牧靈的原因,同時也爲了共祭的方便,我們規定這四個感恩經,有基督說的同樣的話」。

第二式比第一式更古老。這在第二章已談過,是三世紀羅馬喜波利多的方式。它雖短但很有意義,而且適宜每日彌撒。

第三式係由羅馬禮儀敎授華格及尼(Dom Cyprian Vagaggini)所編。它包括東方亞歷山大、拜占庭和瑪尼感恩經的內容。按約內的看法,此式也包括法國禮儀。

此感恩經很清楚地解釋彌撒祭獻的道理。「請垂顧祢敎會的奉獻,並接這贖罪的牲」。這句話解釋敎會的奉獻與基督的犧牲是有關的。此外,感恩經第三式也强調聖神的重要地位。提到四次,此式用在主日或慶節。

感恩經第四式源自東方禮儀,尤其是希臘,但它可追溯更遠至猶太會堂的禮儀。在此式中我們讚美天主無的恩惠,提到救恩史與我們人類歷史的關係。此式適宜於避靜日和大慶節。

(四)新版本

新版本比以前多加了讀經,尤其是主日讀經:第一篇取自舊約,第二篇是保祿書信第三篇是福音。

新彌撒經書以耶穌基督爲主,取消了不少聖人彌撒,任選彌撒也有,但不多。

總而言之,新的彌撒經書是很適宜於現代人的。

復活節第六主日 - 6th Sunday of Easter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復活節第六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Sixth Sunday of Easte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5月15日

天主教徒應該知道的五位東方聖徒 - Five Eastern Saints Catholics Should Know

(Source: Breaking in the Habit)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深淵中獲救 - Rescued from the Depths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20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第十章:保禄六世的彌撒

從碧岳五世至保祿六世是一個漫長的時期(四百年左右)。在禮儀方面大致沒有重大的改變,只有微小的修訂。但自1959年元月25日若望二十三世宣佈召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之後,及至1963年12月4日頒佈「禮儀憲章」,禮儀方面才有了很大的轉變。今分析如下:

(一)積極參與

梵二的禮儀憲章强調基督的臨在。「基督常與其敎會同在,尤其臨在於禮儀中,。在彌撒聖祭中,祂一方面臨在司祭身上,昘方面祂更臨在於聖體形像之內」(第七條)。

積極的參與禮儀是梵二的特色。「禮儀本身促使信友,在飽嚐逾越奧蹟之後,虔誠合作」(十條)。

「牧靈者該注意,使在禮儀行爲中,不僅有效及合法擧行而遵守法律,而且要使信友有意識地、主動地、實惠地參與禮儀」(第十一條)。

整個禮儀憲章有一個重要的字—「分享」,重複了二十六次,可見它的重要性。

(二)改革的嚐試

按照加利斯多敎宗的原則,團體分享要與地方語言配合。梵二强調地方語言的重要性。在彌撒內或行聖事時使用本地語言,多次爲民眾很有益處,可准予廣泛的使用(第三十六條)。

這項改革如何配合查理曼大帝和碧岳五世的統一性的問題呢?梵二說:「在禮儀內,敎會無意强加嚴格一致的格式。在各民族的風俗中,只要不是和迷信錯誤無法分解者,敎會都接受,並且盡可能保存其完整無損」。(三十七條)。

這種門戶開放主義是否會使禮儀弄成一團糟呢?不會的。爲了避免這些混亂,梵二規定:

1. 管理敎會禮儀,只屬於敎會權力之下,就是屬於宗座及屬於主敎權下。在規定的範圍內,管理禮儀事項,也屬於合法組成的各地區主敎團下(二十二條—~)。爲此,宗座不再限制其主敎權。

2. 任何其他人士,即使是司鐸,不得擅自增、減或改變禮儀的任何部份(二十二條)。

但是,在各地區與環境內,要有其禮儀的適應性,「爲能以必須的周全顧慮而進行適應,宗座將授權上述地方敎會當局,便於必要時可先試驗」(四十條)。

因此每件事都在重修和重整。梵二的重視聖經的選讀(五一條)、講道(五二條)、信友禱詞(五三條)、領聖體聖血(五五條)和共祭(五七、八條),又要修訂禮儀年度等,這些都是整個禮儀的整頓。

復活節第五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Fifth Sunday of Easte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我的身體、我的決定" 論點的危險 - The DANGER of "My Body, My Choice"

(Source: Breaking in the Habit)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正確的讚美,正確的秩序 - Right Praise, Right Order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復活節第四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Fourth Sunday of Easte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你的水變成上帝的酒 - Your Water into God’s Wine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復活節第三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hird Sunday of Easte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4月30日

Hallelujah - Cover by Lucy Thomas

(Source: Lucy Thomas Music)

復活的三個啟示 - Three Lessons of the Resurrection -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19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五)水流在壩四周

漸漸地在彌撒中講道理的習慣也廢除了。這大槪是在彌撒前或其他時間。若是在彌撒中,而道理與當日的福音似乎也無關了。同時講經台也與祭台有相當遠的距離。

人們一般在彌撒後領聖體,而不在敎堂大禮彌撒中,因爲守聖體齋和規矩使然。結果,領聖體與彌撒分開,人們只相信主的臨在而不視之爲祭獻。同時楊森主義阻止當時的信友去領聖體。

祈禱書的問世也强調個人靈修和團體的參與,但多爲知識份子所用。許多人因不識字而不能用此書,因此敎導他們唱歌,例在德國,聖伯多祿加尼修敎導人們唱德文歌。在彌撒中人們也大聲唸玫瑰經。

(六)敎會音樂

中世紀末,尤其是在特利騰大公會議之後,敎會很强調音樂的發展。但不幸的是,音樂忘記了方向,人們太偏重音樂的色彩,而忽略與禮儀的配合。在大慶節時敎堂的音樂好像是演奏,失去了它的神聖性。

在此時歌詠團不設在聖所旁而是在聖堂後面,人們唱「上主求祢垂憐」、「聖聖聖」和「除免世罪」。如此看來眞是很隆重,且增加樂師們的榮譽。

(七)重要改變

1604年,格來孟八世宣佈碧岳五世的彌撒經書有不少錯誤後,他認爲有重訂的必要,尤其在禮節方面更要弄淸楚。到了1634年,烏爾邦八世又重訂彌撒中的一些聖歌。

另一改變是增添一些彌撒經文。例如在十八世紀格來孟十三世爲星期日規定三種頌謝詞;良十三世在彌撒後又增加爲蘇聯祈禱經文。

二十世紀重要的改革是碧岳十世對聖體法的改革,和碧岳十二世的聖週日課之更改。最後有人認爲碧岳五世的禮節已不再適合於現代人,因此若望二十三世在1960年7月23日頒佈了一本新彌撒禮節書。

(八)反碧岳五世

無論碧岳五世對禮儀的閉門政策是怎様,但不阻止其他彌撒經書的產生。例在法國,直到1791年已有八十個敎區放棄羅馬的禮儀而用自己的。

到了1801年碧岳七世與拿破崙簽訂合約後,僅有十二個敎區隨從羅馬禮。但有些敎區有四、七或甚至九種不同的彌撒經書,例如凡爾賽和布華敎區(Beauvais)就是。

同様有關日課,即神父和隱修士們每天用的聖詠和禱文,1568年,碧岳五世也曾修訂日課。1798年,九百位神父被監禁在羅格福監獄中,而這些致命者只有幾本日課,而且他們的日課都不相同,因此神父們很難一起唸日課。

法國自大命後,漸漸地走向羅馬的統一性。它可歸功於本篤會士董格蘭則(Don Gueranger 1807-1875),他成功地採納碧岳五世的彌撒經書。

法國索來尼修院的本篤會士(Solemnes)對此也有極大的貢獻。在波弟爾(Poithier)蒙格盧(Mocquereau)和卡亞(Gajard)等院長領導之下,對羅馬禮儀有極大的影響。

復活節第二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Second Sunday of Easte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4月17日

拯救教會的唯一方法 - The only way to save the Church

(Source: Breaking in the Habit)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十字架 - 耶穌受難日 2022 年 Barron 主教 講道 - The Cross - Good Friday Homily 2022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18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第九章:從特利騰至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時代

碧岳五世在頒佈彌撒經書時說過「不許有任何人改變」。這句話奠定了四百多年來彌撒禮儀的原則。正如禮儀專家翁曼所說:「碧岳五世的彌撒經書猶如用一堅固的水壩貯水,只許它流入堅固和建築好的運河內」,就是說羅馬彌撒書只有用在敎會內。這的確是引人矚目的事。今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其意義:

(一)碧岳五世彌撒

首先,碧岳五世的彌撒書爲普世敎會所接納,甚至那些有二百多年歷史禮儀的修會也接納了新的禮儀。爲何這本書會被採呢?其理由是:

1. 敎會人士看到合一之重要性,另外他們看到基督敎的分裂而感到遺憾,所以希望敎會在禮儀方面有個合一性。

2. 這本彌撒經書很實際且很耐用,它比一般敎區所出版的便宜。

3. 此書仍保留法國羅馬和德國羅馬彌撒的本質。因此也很適合羅馬和北方民族的文化,同時也保留哥德的色彩,所以很受一般人的歡迎。

(二)水壩不斷的鞏固

自碧岳五世改革後,席斯篤五世(1585—90年)更能蕭規曹隨承大業,他把一切整頓的有系統,規定樞機的人數爲70,重整敎廷。

1588年元月22日,席斯篤又成立一新部門,即由五位樞機負管理的禮儀部,負責審定有關禮儀和聖事執行的事項,特別有關彌撒和日課等。

聖事部的目的是很重要的,因爲:

1. 席斯篤五世任命五位樞負,可見多麼重視這部門的發展。

2. 重視舊禮儀。

3. 它的權利包括一切禮儀,尤其是彌撒。

4. 這聖部不斷地成長,到了碧岳十一世時,即在1930年2月6日又增加了一些。

禮儀部很强調羅馬中央集權制度。禮儀專家布利德(A. Bride)說:「直到此時,每個敎堂仍保持在敬禮和禮方面的自由」。

禮儀專家翁曼說:「防止一切的氾濫……這美麗的河谷已枯竭,導引入熱誠生活的狹小的溫床,以代替禮儀的新形式」。

(三)禮節專家(Rubricist)

自席斯篤五世的禮儀部入主後,沒有很多事讓禮儀家們去做,他們便逐漸消失了。而由禮節家們起而代之。這些人很忙碌地工作、澄淸疑惑、寫書論著有關聖體櫃的形成、或祭台布的長度等等。他們經常向羅馬請示,羅馬覺得很煩。

奥王約瑟夫二世規定彌撒的數字,在聖體降福的日子可做彌撒;做大禮彌撒規定要點多少蠟燭。普魯士的佛德立克二世稱他爲「我的管堂者」。這時的人很注意禮儀細節。

(四)拉丁文─水壩的主要支柱

在特利騰至梵二之間,拉丁文在禮儀的演變中佔重要的角色。在特利騰大公會議之時,人們曾討論在彌撒使用其他語言,最後結論是:「如果誰說……彌撒該以方言行之……該受罰」。

碧岳五世强調拉丁文,其承人也續强調。公元1661年,亞歷山大七世處罰了那些把羅馬彌撒書翻成法文的人。1759年9月1日,有更强烈的指示給在中國的敎士們,它說:「人們在彌撒中可用本國語言,但不是神父或執事唸的」。羅馬續强調彌撒中的祈禱文不是爲敎民的。1857年碧岳九世重新强調此禁令,至到1898年彌撒經的譯本不再被禁止或列入禁書中。

復活節 丙年 - EASTER 1st Sunday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復活節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Easter Sunday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4月9日

關於懺悔的問題 - Real Pries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Confession

(Source: Breaking in the Habit)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我不想當牧師 - I didn't want to be a priest

(Source: Breaking in the Habit)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17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三)聖碧五世(1566─72年)

特利騰大公會議後期的敎宗是碧岳四世,他委任一個委員會來執行大會的議案後不久便去世了。碧岳五世便承了他的位子。

碧岳五世,名安東尼吉斯里也利(Antonio Ghislieri),誕生在義大利北部亞歷山大附近的巴士高城;出身於貧寒家庭,十五歲便進入道明會,後來尤以攻擊誓反敎聞名,被保祿四世任命敎廷大法官。碧岳四世死後,安東尼樞機被選爲敎宗,他生活嚴肅、很愛護窮人。

即位之後,便開始禮儀改革,其任內最大的事便是要重訂彌撒書。這在大會議前早有這種反應,但是改革不見實效,因各國有不同的看法。例如西班牙和葡萄牙願意爲整個西方敎會編一本彌撒經書,法、德則願爲自己本國編另一本。

碧岳五世決定全球敎會使用一本彌撒經書。

(四)新彌撒經書

碧岳五世在1564年所設立的禮儀委員會並沒有使人走入歧途,他們終於出版了一本彌撒經書(1570年7月14日)。這部彌撒經書是爲整個敎會的。敎宗規定這是不可改變的,即不可印或加添一些文。除拉丁文外其他語言都不可用。主祭者該儘快地使用這本彌撒書。他規定:

1. 在敎廷內一個月之內生效。

2. 在義大利境內三個月內生效。

3. 義大利之外六個月內生效。

最後以刑罰來處罰那不順從的。

(五)眞正的改革

碧岳五世的委員會眞正地修改了以往的彌撒嗎?我們可從下面幾點來看:

1570年1474年的彌撒書沒有大的改變。按法國的禮儀家阿德利史諾森(Adrien Nocent)解釋:「所謂碧岳五世彌撒書並不眞是他編的,雖然由他宣佈,但在一世紀之前已存在,只是修改了一點1474年的彌撒書」。

碧岳五世的彌撒經書中的聖經頌讀,取自法國的慕爾巴克本篤會院。魏爾馬(Dom Wilmart O.S.B.)認爲這些讀本來自八世紀末─即加洛琳改革時代的產品。

在禮節方面,史特拉斯堡的一位敎長若望布爾哈特(John Burchard)決定在1512年藍本保留了一切哥德彌撒的因素。例如劃十字、跪下等等。

委員會沒有更改一些經文,他們只保留很多哥德式的習慣。因此,我們可以說碧岳五世的彌撤經書是綜合以往的禮儀而集共大成的。

四旬期第五主日 (丙年) - LENT 5th Sunday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四旬期第五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Fifth Sunday of Lent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4月5日

祂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 Everything He Has Is Yours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16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第八章:聖岳五世的彌撒


「中世紀之秋」指的是十四、五、世紀,也指這段時期的禮儀,尤其是哥德彌撒,沒有新的產品。但在其他方面,十四、五世紀是百花齊放時代。歐洲和亞非洲有進一步的發展。例如哥倫布發現新美洲。十五世紀中葉,德人谷騰堡發明印刷術,第一本書─聖經的印行驚動了全世界。這時的敎會猶如從病中康復過來,因爲自敎宗流亡亞味農後(1309─76年),接著又有大分裂的局勢(1378─1417年)。

十五世紀末,產生一位波及亞家族的亞歷山大六世(1492─1503年),他是一位很能幹但又放蕩的敎宗。他的繼承人儒略二世(1503─13年)和良十世(1513─21年)是愛好文藝者。在他們這時代產生空前絕後偉大的藝術作品。這也是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和達文西的時代。

在禮儀方面形成兩個陣容,首先是革新,以配合時代之需要。另則是羅馬願重振秩序。這時對文藝復興來說是個春天,羅馬方面沒有什麼新花様,只是修剪其多餘的樹葉,故稱「秋天彌撒」(Autumn Mass)。聖碧岳五世的彌撒經書乃是這時代的產物。

(一)馬丁路德
路德除了對大赦之外,對彌撒也加以抨擊。路德反對彌撒是眞正的祭獻。事實上敎會神學家沒有衞護他的說法,因一般人都相信基督的話:「你們要爲紀念我而擧行這事」。其他的改革家否認基督的臨在,路德相信這點,但不信最後晚餐之外的祂的臨在。路德很烈地反對彌撒獻儀的用法,他更攻私人彌撒。强調「義人因信德而得救」之說,且認爲宣講聖經是在禮儀中最重要的。

最後,他强調禮儀是屬於老百姓的,領洗使我們每一個人變成爲一位司鐸。在1526年,他希望以德文行祭。他認爲在德國該用德文、在瑞典該用瑞典文、在英國用英文、在法國用法文,每個國家該以本國文化方式來敬禮天主。他强調用加利斯多敎宗的話:「以拉丁爲一般人更了解」爲抨擊的基礎。中世紀末因有各地方語言的產生,也該以一般人了解的語言來行祭。

(二)特利騰大公會議與禮儀的改革
特利騰大公會議是敎會的一重大轉捩點,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在彌撒方面:
1. 在彌撒後,耶穌仍然存在麪餅內(鄧辛疾1655條)。
2. 朝拜聖體是合法的,因此聖體遊行也是正當的(同上)。
3. 領聖體聖血主要地是領整個耶穌(1731條)。
4. 彌撒是眞正的基督的祭獻(1751條)。
5. 彌撒也爲生者死者(1753條)。
6. 基督祝聖神父們擧行祭獻(1752條)。
7. 彌撒的正典經文是不錯誤的(1756條)。
8. 禮儀、衣服和勢在彌撒中並不相反眞誠的熱心(1757條)。
9. 低聲唸彌撒正典部份以及祝聖經典並不受罰,或說只該用地方語言做彌撒(1759條)

在禮儀實行方面的改革,大會認爲這是件很複雜的事,所以認爲一切該由敎宗負責督導。

四旬期第四主日 (丙年) - LENT 4th Sunday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四旬期第四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Fourth Sunday of Lent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3月20日

誰是上主? Who Is God?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15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第七章:哥徳彌撒

(公元1014─1517年)

1014年,德帝亨利二世堅持要尼該亞信經成爲羅馬彌撒的一部份。從此北方的禮儀顯然地對羅馬有了很大的影響。五百年後即在1517年,德國馬丁路德反對羅馬的實行,這兩件事對羅馬彌撒也有很大的影響。

「哥德」在這裏有兩種含義:首先它指的是哥德式敎堂,例如在巴黎、萊姆、科倫和沙特爾等地。另外它也代表神學偉大時代─聖多瑪斯。另一種含義是說明蠻族在黑暗時代無法與希臘羅馬文化相對比,就是希臘羅馬文化在中世紀中葉進入一個輝煌時代。

在這個時期,禮儀發展的雖然慢,正如翁曼所說:「沒有新的活力。因爲士林神學對彌撒禮儀沒有播下大的成果」。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成耫。

(一)普通彌撒

普通彌撒漸漸成爲人們熱心的目镖,他們了解彌撒之無價,所以他們很正確地要求爲個人意向或爲亡者行祭。不幸地,有些人開始想它的次數和重複,例如他們相信一連幾天爲亡者行祭。「一連串有三、五、七、九和三十台彌撒……甚至四十一、四十四、四十五台……有時固定的合唱和哀矜」。

不久在平日彌撒中,也定有爲亡者奉獻彌撒。

(二)神父在彌撒中的地位

主祭除了劃十字和親吻祭台之外,在祭台右邊唸書信,左邊唸褔音。爲何在左邊唸褔音呢?因在舊約時代,天主在右邊向正義人談話;在新約時代,天主可憐那些在左邊的外敎人和罪人。

主祭五次轉向眾人,代表基督在復活後五次顯現給人們。其他禮儀,如神父要伸手,神父祝聖麪餅的前後各跪一次。

(三)耶穌的臨在

彌撒的兩個基本要素:祭獻和食糧在中世紀對信友們來說是毫無疑惑的,這可歸功於當時的神學家。例如十二紀時,勞翁的安瑟莫和桑波的威廉很清楚地說明:在聖體聖事中,不僅是基督的體血,更是祂整個的存在。

當法國的阿爾比異端公開地抨擊彌撒的意義和基督的臨在時,信友很熱烈的反擊,更强調主的臨在,他們願藉默想耶穌藏在麪餅中來表示他們的信仰。

爲了讓信友可看到聖體聖血,神父要擧起來讓信友看。成聖體後默想一會兒成爲彌撒重要的一個時刻。

1245年敎會定耶穌聖體節時,强調要明供聖體,一般說來是在遊行後。

(四)領聖體

領聖體聖血的習慣一直保持十三世紀,自此以後,卻漸漸消失了。最後只許在帝王加冕時才可領聖體聖血。路易十四是最後一位領聖體聖血的國王。領聖體既不多,因此這種習慣走向下坡,許多信友只在臨終時才領聖體。

十三世紀時,神學家和神秘學家們雖然鼓勵信友們領聖體,但信友們却很少去領受。

(五)歌詠和裝飾

十二、三世紀時,額我略歌成爲司鐸和唱經班的事,一般信友沒份參與。

這時「上主求垂憐」(Kyrie)、「聖聖聖」(Sanctus)和「除免世罪」(Agnus Dei)等歌都很膾炙人口。首先,每一曲均是獨立的,但很配合彌撒氣氛。十三世紀的天神彌撒曲得到各方的讚揚,不久「光榮頌」也揷入彌撒中了。

在法國首先出現現代彌撒,即所謂的多音彌撒。人們「聽」彌撒就是這様來的,因爲他們不會唱,只好聽吧!

這也是使用風琴一高峯時代,尤其在大敎堂內;同時神父的祭衣和祭台也很講究。1200年左右,敎宗英諾森三世曾規定彌撒的禮儀顏色:白色爲普通節日,紅色爲聖降臨和致命聖人節,黑色爲懺悔和亡者彌撒,綠色爲普通日子。

敎會也很講究穿長袍,同時祭台也設有不少的裝飾。人們雖然不了解彌撒在做什麼,但却看到不少東西。

在中世紀,西方禮儀的確以羅馬傳統配合法國、德國因素,在這方面是成功的,但它的缺點是人們無法深入地了解彌撒;結果美好的禮儀卻很少人參與,就如聖經上所說,晚餐準備好了但無人去赴席。

四旬期第三主日 (丙年) - 3rd Sunday in Lent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四旬期第三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Third Sunday of Lent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3月12日

祈禱、禁食和施捨 - Pray, Fast, and Give Alms This Lent - Ash Wednesday Homily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14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三)信經的沿革

從信經的沿革我們可看到查理曼大帝和德國對羅馬禮儀的影響。

首先我們所知的信經有二:「宗徒信經」和「尼該亞信經」。這兩本是個人領洗前的誓願,並不是彌撒的一部份。「宗徒信經」較短而且簡單,是羅馬人用以在領洗時唸的經文。「尼該亞信經,是針對東方的異端而寫的。我們在此談一談尼該亞信經。

君士坦丁堡主敎弟茂德(511─517年)是第一位要求在彌撒中唸尼該亞信經,他的做法不久便傳遍東方。這時的信經是在行平安禮前唸的,其目的是要人們在領主前發活潑的信德。

此後,信經又傳到西班牙,因爲拜占庭的政治勢力曾達到西班牙沿海。五八九年,西哥德國王黎加德(Reccared)規定在每台彌撒時要唸尼該亞信經,其位是在領聖體前,即在天主經前唸它。

彌撒中唸信經的習慣從西班牙逐漸傳到愛爾蘭英國。阿爾奎又把它從英國傳到法國,查理曼大帝在他的小堂內採用信經,他更規定在福音後唱信經。這就是形成我們現在在褔音後唸或唱信經的原因。大帝規定在彌撒中唸信經是很新鮮的事,羅馬對此曾有長期的爭辯。

大帝不顧及羅馬的權威而自行改革。首先,他很成功地勸服良三世敎宗(795─815)。敎宗堅持的一點是:信經只能在星期日和大禮唸。

但這爭論引起了另一件事的產生,大帝將「及聖子」放入尼該亞信中,其意是天主聖三的道埋中,聖神不僅由父,更由父及聖子所共發。當然大帝這種思想並不是很新鮮的,因爲「及聖子」早在589年的西班牙多肋多會議中有過了。

敎宗並不反對「及聖子」的道理,但是在信經中唱得那麼大聲怕曾引起希臘人的反抗,因爲他們反對此句話的正確性。希臘人主張聖神藉着聖子由父所發,而非由子所發。

這時在希臘影響下的耶路撤冷,法國修士在彌撒中大聲地唱信經「及聖子」。敎宗反對,但查理曼堅持要唱。因此這習慣漸傳到法、德等地。

101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到了羅馬,發現彌撒中不唸尼該亞信經而感驚奇。羅馬敎士解釋說,羅馬敎會總未受到異端的感染,所以不必要常唸信。這位聖善的國王(後於1146年被列爲聖人)不滿這種解釋,便下令將本篤八世(1012─1024年)處予死刑,信經終於正式引入西方禮儀中。

(四)從法國羅馬至德國羅馬彌撒

我們從羅馬傳統與加洛琳朝代改革的配合,可得到三個寶貴的觀念:

1. 德國法國羅馬互相配合之中,產生一種新彌撒禮儀,這影響了整個羅馬的禮儀。在十世紀中葉,羅馬禮儀從法、德又回到義夭利。

2. 貝平和查理曼等强調主日彌撒之重要性。

3. 禮儀改革的成功。

總而言之,加洛琳時代的復興對敎會有很大的影響。

四旬期第二主日 (丙年) - 2nd Sunday in Lent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四旬期第二主日 (丙年)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Second Sunday of Lent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三個層次的誘惑 - Three Levels of Temptation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四旬期第一主日 (丙年) - 1st Sunday of Lent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四旬期第一主日 (丙年)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First Sunday of Lent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2月27日

你的心屬於什麼 - To What Does Your Heart Belong? -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懺悔中看到的最常見問題以及如何解決!- Most Common Problems I See in Confession (and how to fix!)

(Source: Breaking in the Habit)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13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二)阿爾奎的改革

大帝於789年刋出阿爾奎的「哈德良」聖事叢書,宣佈是帝國內的官方禮儀書籍。但是一本布根弟的蒐集─新則拉西版本也很流行於法國。這兩本禮儀書終於合併而稱爲法國羅馬禮儀。

這種新混合的禮儀定了法國禮儀的命運。同時它修訂了羅馬禮儀。奇怪地,這新的法國羅馬禮儀經德國而回到羅馬,因此羅馬的禮儀受到德國影響(?),便形成德國彌撒。

法國羅馬彌撒禮儀內容包括以下八種:

1. 祈禱文

羅馬祈禱文一般以複數爲主,人們說「我們」以表示整個敎會。但在高盧的祈禱文以單數爲主,如在彌撒的「我向全能的天主」以及「我罪…我的重罪」;在奉獻時神父說:「聖父…請接受我,祢的僕人的無玷犧牲」。

2. 頌主禮

一般人都領聖體聖血。但自十一世紀以後,便用無酵餅。按禮儀專家翁曼說:「阿爾奎和其徒弟拉班毛祿是這事的證人」。

不久麪餅變爲薄、圓形和白色的形狀,它的小形狀是不易用手領而適於舌頭,跪著領聖體是一個奪敬的標記。爲了容易跪下,有手扶著,開始演變有聖體欄枰。漸漸地這新的禮儀習慣形成了。雖然敎會初期沒有這些,但羅馬也漸採用了。可惜的是在這時,人們却漸漸少去領聖體了。

3. 祭台

這時也强調主祭與敎友的分離。翁曼說:「祭台移至牆邊」。神父面對祭台祈禱,因此是背向著敎友,結果人們遠遠地看著神父做彌撒。

4. 禮儀姿勢

這時又增加一些姿勢,例如劃十字、祝福和獻香;又有不少的親吻,如親祭台、福音和聖盤,和許多鞠躬及跪下等姿勢。擧揚聖體,只要看到而已。這些姿勢來自法國,然後成爲羅馬禮儀的一部份。

5. 禮儀服裝

領帶本不是羅馬禮儀的服裝,而先來自西班牙、高盧和東方,最後才爲羅馬所採納。主敎帶戒指的習慣來自七世紀的西班牙,由此由高盧、德國,最後傳到羅馬。

帽子的使用與前所說的正相反,它是羅馬敎宗所戴的,但傳到高盧時亦爲主敎在禮儀中使用。

6. 鐘鈴

義大利的康巴尼亞(Campania)是名符其實的造鐘的地方。九世紀初,鐘的使用已傳遍高盧。在羅馬首先用木鐃以召集人們進堂,但不久以鐘代之;輔彌撒者開始用小鈴。

7. 風琴

風琴源自東方,八世紀中葉君堡宮庭曾給貝平一台風琴。不久之後,查埋曼大帝在自己的小堂中也做了一台風琴來使用,這就是風琴的來源。因此,風琴漸與羅馬傳統彌撒有關。

8. 彌撒書

在起初,主祭、讀經和領唱者在彌撒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各有一本,而無一全本。但在德法的彌撒中,主祭有彌撒的程序、讀經和歌唱,這才開始編成一本彌撒經書。一本完整的彌撒書始於十一世紀,羅馬也採納使用了。

在額我略五世敎宗時代(996─999年),他曾與國黎色諾(Reichenue)修院訂一合同(998年),規定在祝聖一位新院長時,修士們要送一本聖事叢書,這是彌撒叢書。從此,998年的聖事叢書便成爲彌撒經書。

常年期第八主日 (丙年) - 8th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八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 Eight Sunday of the Year (C)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2月20日

像 主一樣的給予 - Give as God Gives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12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第六章:加洛琳復興時代

(公元751─1014年)

在禮儀方面,第一個一千年結束時已看到它的活力,加以政治的推動,禮儀運動的中心由羅馬移到法蘭克地,然後從北部影響到日耳曼等地。

732年,鐵鎚查理在波亞叠打敗了回敎軍。二十年後其子貝平登基,結束了梅羅文朝代而建立加洛琳朝代,給其子舖下一條康莊大道。貝平於741年宣稱爲法蘭克王。貝平除了破敵之外,更積極重視內政。在宗敎方面他力求禮儀的合一性,因他認爲禮儀的差異點會產生無政府和分裂的狀況。

貝平便派抄寫者到羅馬,回來時載滿不少的禮儀文獻。但不久發現羅馬禮儀對高盧人不大適合。羅馬的版本不很齊全,隆重的羅馬儀式不大適宜活潑的高盧人。貝平了解這情況後便決定修改,這項工作在他自己的時代沒有實現,要到他兒子查理曼時才完成。

(一)查理曼和阿爾奎

查理曼於768年承父親的廣大帝國,直到此時沒有禮儀方面的改革,但他認爲禮儀促成政治的合一。

查理曼本是哈德良一世(772─795年)的朋友,於774年打敗了龍巴底人。當他在781年帶其子到羅馬請求授洗時,停在巴爾馬一段時間。在這裏遇到一位安格魯撒克遜的本篤會士阿爾奎(Alcuin),他倆談得很投機且成爲好友。阿爾奎便與大帝到羅馬,成爲大帝的得力助手。大帝請他任敎育部部長,他欣然接受,得到自己長上的許可後,他便到查理曼帝國的京都艾拉沙培(Aix-La-Chapelle)住下。

因他本身是本篤會士,對禮儀很感興趣。爲了預備大帝的改革,阿爾奎首先收集在高盧的一切聖事書,例如則拉西、額我略等。但他認爲還不夠,便向大帝建議敎宗給他一份羅馬彌撒版本,當時敎會用的是「哈徳良版本」(Hadrianum)。

阿爾奎修改原版,將感恩經內容微修改一下,即每位神父要提到自己地方主敎的名孛。他也從其他聖事叢書加上了一篇補稿,例如他爲常年期主日加添一些美好的經文,尤其是亡者彌撒,這是在羅馬彌撒書中找不到的。他又從法國版本中添加些歌詞,即把額我略歌加入以代替法國歌詠,但他强調信友們的參與,大帝也希望阿爾奎規定每個人要在彌撒中唱「光榮經」和「聖聖聖」。

常年期第七主日 (丙年) - 7th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C)


第七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2月12日

來自部落格編輯群的問候 - Greeting from BLOG editors

Happy 2022 Chinese Lunar New Year

Thank you for being part of the BLOG family.

These are a couple of snap shots that taken few years back. 

Thanks to all the clergy for dedicating their lives to serving God and preaching the Gospel. 

We wish you and your love ones a great year to come.

恩典的降臨 - The Invasion of Grace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11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三)羅馬聖事叢書

這時期羅馬敎宗的彌撒有較緩慢的發展。但它很隆重以顯要們陪襯其隆重的角色,而且保持高貴和組織健全。從敎宗英諾森一世起,羅馬只有一個感恩經,經文和歌曲都是固定好的。這時的羅馬彌撒書稱爲「聖事叢書」(Sacramentary),是良一世、則拉西一世和額我略一世等人的著作,是中世紀初的產品:

1. 良一世的聖事叢書(Leonine Sacramentary)

這本書於十八世紀在義大利北部威洛納城發現,因作者不詳,故稱爲「威洛納聖事叢書」,又稱爲「良一世聖事叢書」,是因爲書內包括了良一世時代的祈禱文。

2. 古代則拉西聖事叢書(Ancient Gelasian)

這書於十八世紀在巴黎附近發現的。此本不是則拉西寫的(492─496年),因其中的感恩經是聖額我略的(590─604年)。它原是羅馬聖事叢書,但加上一些法國的禮儀因素,它不僅是敎宗的禮儀,更包括其他羅馬敎會和隱修院的禮儀。

3. 新則拉西聖事叢書

這來自750年布根弟的佛拉味尼修(Abbey of Flavigny)。它以「古代則拉西」爲藍本,包括一些額我略聖事叢書和法國祈禱文。在查理曼大帝時代及至十一世紀爲一般人所用,它直到碧岳五世有很大的影響。

4. 額我略聖事叢書

此本書,名不符實,因爲不是額我略敎宗本人所寫的。這手抄本稱爲「巴都亞本」(Paduense),來自650至680年,是在額我略一百年之後才刋出的。八世紀的手抄本稱爲「哈德良」,是哈德良一世(772─795年)因查理曼大帝之請而編寫的。

5. 法國彌撒經本

高盧人也有如同羅馬聖事叢書的彌撒經本,從八世紀起,我們可找用到一個哥德彌撒經本,一個古代法國彌撒經本,一個為法蘭克人的經本,但這些不只為本地方所使用,其蒐集也包括一些羅馬的資料。

這些聖事叢書對我們來說的確是無價之寶,因它給我們很多當時禮儀的寶貴資料,它告訴我們彌撒的意義和經文的來源,使我們更了解它的來龍去脈。


常年期第六主日 (丙年) - 6th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六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2年1月16日

祭司、先知和君王 - Priests, Prophets, and Kings — Barron 主教 講道

(Source: Bishop Robert Barron)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10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第五章:法國對羅馬禮儀的影響

在西方,中世紀的羅馬佔著領導的地位,但有時也接受北歐的文化;結果亦影響到禮儀的改革。自額我略一世駕崩後(604年)至法國矮貝平稱帝爲止(751年),敎會與法國有的關係,在禮儀方面也互相影響。今分析如下:
(一)古高盧禮儀
自克羅維征服高盧後,在羅亞河一帶就有古代法國、羅馬和西哥德的種族共同住在一處。所謂的高盧禮儀即指一切非羅馬禮儀,例如米蘭和塞爾弟克禮儀等。高盧禮儀與西班牙(西哥德)禮儀有關,它受到了東方的影響。

(二)法國彌撒
我們可從亞爾斯的聖凱撒略(502─542年)時代普文斯地方所擧行的彌撒得到一些資料,這是六世紀的產品,保留至八世紀貝平和查理曼的改革。法國彌撒的一個特色是「遊行」,爲一般人民所喜愛的。昘一特色是「三」字,在經文上或歌詠都以「三」爲主。爲什麼呢?大槪是要攻擊亞略異端而衞護天主聖三的道理。例如波亞叠的聖喜拉利衞護正道,在356至360年間寫了「論天主聖三」的信理。此後也以這「三」字攻擊否認天主聖三的伊斯蘭敎。

法國彌撒的程序下:
在開始時神父遊行進堂,唱「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自529年的華森(Council of Vaison)後又加唱「厥初如何……」,以强調聖子的天主性也是永遠的。然後是祝福禮(願主與你們同在,也與你的心靈同在)、唱三次「聖、聖、聖」,接著由三個兒童唱「上主求祢垂僯」三次,最後輪唱匝加利亞的歌。三篇讀包括先知書、使徒書信和福音。在第二篇讀經後,三個兒童唱逹尼爾先知書的火中受難的歌。在唸福音前有遊行,福音以東方式的花布蓋在上面,遊行時有一燭台隨著且重覆「聖、聖、聖」。在講理後有很長的祈禱詞,執事請信友們跪下或鲇立,奉獻時又有遊行,同時也唱亞肋路亞。現在主祭拿著三塊布,第一塊是把它舖在祭台上,其次是九摺布,第三塊是用以蓋餅酒杯。這時有獻香,唱三次「亞肋路亞」。接著由共助手行平安禮,最後他們開始頌謝詞,以「聖、聖、聖」作結尾。彌撒以領聖體爲束。

法國彌撒禮儀本有它的特色和吸引力,但爲何會消失?而東方的禮儀仍然保持其傳統呢?原因是被其他地方習慣所吸收了。例如貝拉齊二世敎宗(585年),因法國習慣把聖體做成耳朶、手或嘴的形狀,分施給領受者而使人感到驚異。他們希望其統一性,卻失敗了!里昻的首長設法把敎會的禮儀在自己敎區內實現,也沒成功!在祝聖聖體聖血前,感恩不是固定的。這種不定性便是促成法國禮儀滅亡的原因。

常年期第二主日 - 2nd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C)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第二主日 (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athe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