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8日

一些重要的形式 (Some Matters of Form) – Part 3







 

ELEMENTS OF RITE:A Handbook of Liturgical Style

(Author: Aidan Kavanagh)

(譯者:安多尼 神父)


一些重要的形式 (Some Matters of Form) – Part 3

雙手

雙手僅次於面容,也許是人類肢體中最擅表達的部分。它們的肢體動作流露出人類的態度和情緒,正如我們在聖像和古典芭蕾舞所見到的。我們在行禮中看到雙手伸張來祈禱、合十表虔敬、大方外展示邀請、和比手勢來指示或祝福。不使用時,最好擱置一旁隱沒起來、收藏在外衣下、或安置在表面、或雙手相合安置於手腕上。它們不該不耐煩地敲擊打轉、也不該害怕緊張而僵硬筆直、更不該無精打采或另有所指。

姿態

佔領空間的人類肢體,在溝通上不需要太多語言。為此禮儀職務的肢體動作就顯得重要:它應該是自然放鬆卻不是無拘無束,優雅端莊卻不僵硬呆滯。許多問題出在肢體語言並非太少,而是過於做作和笨拙。遊行時,禮儀職務簇擁一堆像似相互取暖,而不是保持距離,中規中矩恰如其分。遊行隊伍不是候車隊伍。行禮的肢體語言是一種節制不誇張的藝術,需要訓練。不該刻意矯揉造作。

遊行

羅馬和其他傳統的感恩祭典,在第四世紀之後發展出三種遊行,因應更大空間承載信眾的膨脹。那就是:進堂的遊行;餅酒水的禮品遊行;以及領聖體的遊行。先前兩項,通常由於人少,會要求某種程度的形式,至於後者通常為數眾多,則不考量也不需要形式。這三種都伴和著歌唱,或是帶有對經的聖詠或詩歌。進堂禮節經常受到講究像隆重的祭台敬禮(上香)和尾隨的光榮頌而延長,也可藉由伴奏詠唱韻律的垂憐禱文來擴增延續,在懺悔時期(將臨和四旬期)省則略光榮頌。在懺悔和特殊場合中,各大教會的遊行盛行傳統的串經禱文。它們綜合行動與音樂的強烈節奏感來鼓舞眾人參禮。

祭台

這張神聖的桌子是行禮場所的外在聚焦點。它絕不要被裝飾的建築結構或懸空的十字架所掩蓋;它也不該太靠近主禮座椅、聖體龕或是聖洗池這些其他的主要焦點所拖累;它更不該被經架、麥克風、酒水瓶、花瓶、熱心用品等瑣碎的桌上物所淡化。

儘管眾說紛紜,羅馬傳統一向將這張神聖桌子視為基督臨在祂子民當中的主要建築象徵,不斷地提醒他們在祂內同桌共食的基本友誼。就這角度來看,這張桌子以它的方式成為「聖體(blessed sacrament)」,應以尊敬基督聖體寶血聖事同等的態度尊敬它。基於維護基督持續親臨教會這兩個象徵的神聖完整,禮儀改革再次肯定羅馬傳統將聖體收藏在其他地方,而不置放在行禮場所的神聖桌子上。祭台裝飾品如燭臺、聖髑、花瓶、十字架和其他用品等等比例必須與桌面相稱,當這不用它們時,最好移開桌面。

這張桌子應該是獨立的、可四通八達、外型四方而非長方,與所占空間中比例相稱。它的線條應顯明、簡單,它具有足夠的體積可從各個角度看到。它的週遭應是平坦的,能夠容納許多人,不用刻意墊高而危及進出,並且使空間過於複雜。這張神聖桌子不是偶像,而是那看不見卻臨在的聖事象徵。它經由水和油來祝聖,正如基督徒在聖洗中被祝聖一般。

[一些重要的形式  全章 完]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乙) - 22nd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B)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1年8月21日

一些重要的形式 (Some Matters of Form) – Part 2


ELEMENTS OF RITE:A Handbook of Liturgical Style

(Author: Aidan Kavanagh)


(譯者:安多尼 神父)

一些重要的形式 (Some Matters of Form) – Part 2

金錢

這是指現金,是工業和消費傾向文化最強大的象徵之一。

早期社會以物易物;現代西方社會交易通常以紙幣或金屬象徵,意義五花八門而且模稜兩可。羅馬禮儀的傳統並沒有提供如何處理現金和贈禮的作法。行禮當中收取現金因此成了實用和俗事插曲,它與呈現禮物的關聯是偶然和模糊的。然而,現金捐獻是現代信眾表達自己禮物的最生動的象徵,甚至超過了感恩的餅酒禮物。

這意味著禮物,包括信眾現金捐獻,應該有個標準程序。

公佈

在行禮中,似乎沒有完美的作法來公佈事項,將它們置於講經前或許也不是最完美的作法,它拆散了福音與講經。第六世紀的宗座彌撒將公佈置於共融禮前,多數的職務可趁著這拖延的時機,張羅擺設盛聖體聖血的聖盤與聖爵。另外的時機可以落在降福和遣送禮之前。如果有公佈欄的話,似乎也沒有好理由,公佈得脫離行禮由公佈欄代勞。公佈那些對信眾切身的眾人事務。但是公佈不該阻礙了行禮的節奏,它們應當簡潔,不可成為主禮者或其他人的冗長獨白。

平安禮

平安禮最初是男對男,女對女的嘴唇親吻。親吻禮節也許是僅次於洗禮和堅振最親密的姿態,儘管仍保留著,初期教會作家因為它太過親密,強調需要「淨化」。

今日除了在禮儀之外,大家可在任何場合中親吻他人,僅在禮儀中象徵性地握手。握手的禮節無法激起象徵性的共鳴,有如「純粹」的禮節親吻那般。不像握手,親吻假設信眾非常看重自己信仰,認真到可以夠克服在大眾場所親密的文化禁忌。無論信眾採取那種平安禮─親吻、擁抱、或握手─卻無法說明為何得先由禮儀職務來傳遞給其他人。基督的平安充滿在信眾當中。它完全不需要禮儀職務或教士作為中介。

兒童

信眾成員的年齡、體重、教育程度、或智商是沒有任何標準,除了針對慕道者。慕道期的信仰標準是相當明晰、嚴謹和公正的;慕道期後的信仰標準就只有在教會內活出生活於基督的生活。嬰兒與兒童也可以依照他們的程度做得到,即便不是更好,或許比許多成年人來得好。儘管如此,問題並不在於這種生活的品質或程度,而是聖洗和堅振聖事所賦予的權利。這樣的生活含有隨時能自由參與信眾的各項聖事。即便剛領洗的嬰兒與兒童不是青少年或成年人,藉著入門聖事,他們隸屬於團體的成員,待遇有如基督徒享有的所有權利,不論他們是主動或被動地行使這種權利。例如,他們有權參與信眾的行禮;就像其他基督徒一般,這是他們的基本權利。

主日感恩祭典也是他們的,就如同屬於他們的本堂神父或父母一樣。他們的成長需要時間和協助,他們的權利不能視而不見或被剝奪,以便能夠完全和主動參與主日禮儀。因此,他們按例出席不只是個理想而且是常態,即使不常出席。如果出席令他們厭煩,同樣也可能令大家厭煩,而且還是同樣的理由。這點醒我們,兒童可能早就強烈地意識到團體禮儀的枯萎,應嚴肅地正視他們的見證。正如愛利克‧艾瑞克森(Eric Erikson)所提醒,兒童在活潑生動的禮節中學得更多。他們觀察行禮所學得的,或許比成年人,特別是他們父母,和他們的同伴和兄弟姊妹,來得更多。從這看來,行禮時,兒童不應經常被遣出,即便在特別針對兒童的禮節上,也不該過度強調他們的程度,以至於無法正常參與主日禮儀,或只停滯在兒童程度的行禮上。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乙) - 21st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B)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1年8月15日

了解聖母瑪利亞 - The Virgin Mary as You've Never Seen Her (Part 1)

(Source: St. Paul Center)

共計 12 輯,未來將分為 12 週連載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The Bible and the Virgin Mary, part of the St. Paul Center’s Journey Through Scripture series, unveils the mystery of Our Lady that is woven into the fabric of Sacred Scripture

聖母升天 - What is the Assumption of Mary?

(Source: Joe Aboumoussa)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Assumption of Mary - 聖母升天,當您選擇自動中文翻譯的時候,字幕上有時候會出現"馬里亞假說"的字

天主教周報 - 653 期

請點我:Catholic Weekly_653.pdf

一些重要的形式 (Some Matters of Form) – Part 1


ELEMENTS OF RITE:A Handbook of Liturgical Style

(Author: Aidan Kavanagh)


(譯者:安多尼 神父)

一些重要的形式 (Some Matters of Form) – Part 1

領帶 (Stoles)

在羅馬禮當中,只有主教、司鐸及執事才可佩帶領帶。執事在其左肩上以斜披方式佩帶領帶。其他禮儀職務根本不須要佩帶領帶,右肩斜披就免了罷。

共祭

即使沒有濫用,羅馬禮現行的「有聲共同祝聖」是異乎尋常。梵二為了「表彰司祭職的合一性」將其恢復,而不是原本期望的教會合一性,它的理論瑕疵不全,它的出聲令人心煩,它的作法彰顯教權,它的使用過於頻繁,它的人數往往過於龐大。

除非能夠出聲祝聖聖體聖血,許多教士不覺得他們參與了感恩祭典,即便他們在信友席當中穿著西裝也要出聲祝聖。如此行事的教士類似一對夫婦拒絕參加不是婚禮彌撒的感恩祭典。這些人都忘了他們的晉鐸與婚姻,並未使他們與信眾共享的聖洗聖事失效。

實際上,共祭是尊重信眾的服務,特別在特別慶祝的日子,例如:重大節慶、主教的視察、聖職祝聖日等等。它從不只是會了滿足額外的教士便宜行事,而漠視當地信眾的特殊日子或大小規模。共祭者更不應該篡奪了其他禮儀職務的角色,例如輔祭職、讀經職、領唱員、執事。他們分享主禮者的角色要慎重行事,協助而不是混淆主禮者的職責。

上香

世界各大宗教藉著焚香的顯像與氣味來強調特殊時間和地點。基督徒在感恩祭典中的聖道禮儀的開始(進堂式)和聖祭禮儀/感恩盛宴的開始(準備祭台)時上香。全年使用不同的香料來強調不同的隆重節慶。懺悔日和季節省略上香,請留意將臨期和四旬期的主日仍是節日喔。在行禮中,除了嗅覺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理由再去挑逗其他感覺。因為,嗅覺向來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感官;即便在睡眠中依然聞得到。

珠寶

羅馬的教會法典分別限定了主教和其他人在行禮儀時所佩帶的珠寶。這項禁令顯然出於克修的成分。似乎缺少了該有的禮節說明。當職務個人露出手上、手腕和胸前的昂貴珠寶,祭台的樸素擺飾和祭衣就成為笑柄。如果職務的身分需要這樣的支撐,行禮時不該佩帶。行禮時它們應該被卸下。這包括了手錶、尤其是電子錶之類,在關鍵時刻會常令人分心,例如在舉揚聖體聖血,伸開雙手和降福時。

敬禮

不幸得很,羅馬傳統的禮儀與敬禮分道揚鑣了幾世紀。當禮儀保留給教會高層,以法律來規範,就開始與民眾脫鉤,他們反倒發展出幾乎不用受禮儀法所約束的敬禮代替品。漸漸地,強烈的情緒、熱心的祈禱和充沛的情感移植到敬禮的領域時,禮儀卻放棄這些相同的特性。敬禮與禮儀出現危險地對立,即便刻意地羅織兩者,例如過去堂區不出聲的拉丁彌撒當中,出現了以當地語言誦唸玫瑰經或九日敬禮。

自從梵二禮儀中引進了當地用語,這種情形有顯著地改善。梵二前那些多采多姿、經常極為誇張的敬禮形式,卻大量的消失,正如所見,並沒有將那些強烈的情緒、熱切的祈禱和充沛的情感導回到改革的禮儀中。大家以為這些「敬禮主義」的形式與演化為私人性質有關,它們的內容是無法轉化到公眾禮儀,最多只是敬禮形式而已。

然而,教會的傳統禮儀一向都具有強烈的情緒、熱切的祈禱和充沛的情感,正如仍可在許多東方教會中所看到,它們不曾遭受到像在羅馬教會禮儀與感性敬禮分離的苦楚。在羅馬禮儀中,恢復這些重要特質也許已在進行當中;它們的確不該受到任何阻礙和抵制。但是注入先前的敬禮格式並無濟於事。唯有承認行禮中早已具有的情緒、祈禱和熱情,才能從忽略了幾世紀所釀成的災禍中復原。這些要素包括了那些深度的鞠躬、節奏、親吻人與物、請安的舉止、並採用那些具有的強烈記號的,例如水、油、餅、酒、焚香、色彩、動作、音樂和姿勢。偷工減料並非樸素;而是虛情假意,表明對受造物與福音缺乏信心;更是敷衍了事,與充滿強烈道成肉身的傳統禮儀格格不入,且運作不良。進行方向要從禮儀以外的「敬禮主義」現象離開,而回歸到行禮的虔誠。

聖母蒙召升天節 (乙年) - The Assum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聖母蒙召升天節 (乙年)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r. William Grimm -- Assumption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2021年8月7日

行禮的原則 (Principles for Putting Liturgy Together) - Part 3

 









ELEMENTS OF RITE:A Handbook of Liturgical Style
(Author: Aidan Kavanagh)

(譯者:安多尼 神父)

行禮的原則 - (續 Part 2)
當所有傳統禮儀系統遵守某些多樣變化,特別是那些主禮、執事、讀經員和詠唱者的部分,除了羅馬禮之外,所有傳統都將信眾的部分降到最低。使得信眾便於記憶而容易參與,特別在主日和節慶,信眾全體積極參與成了關鍵。為此,其他的基督徒禮儀系統或許沒有受到教士與信徒的熱心神功、禮儀與敬禮分裂所苦,然而那卻是梵二前羅馬禮儀系統的典型特徵。

大公會議以後,不少善意人士提出一項錯誤的觀念,誤認為鼓勵信眾的積極參與變化多端的行禮就可消弭中世紀和宗教復興運動以來禮儀教權的分裂。它誤將非常態視為常態,因為禮儀並不只是教士而是大眾的事務。它假定變化多端有助於參與,反倒阻礙了參與。信眾會忙於應付隨之而來的編印經本、歌本、禮規、和令人困惑和厭煩的排練,以及不斷地解釋令人困擾的進行禮節。這些林林總總只會攪亂信眾,逼退到被動,甚至驅走他們。

優質的禮儀不在乎這些。它簡單容易到連非專業的參與者都不需要印好的紙張、書本和排練的協助。稱職職務負責它的變化部分;其他人負責它的固定部分,而且都記得固定部分的音樂。那些負責行禮的人必須明瞭他們的任務,是為了那些不是專業,也不希望成為專業,也不需要專業的信眾,將變化多端的羅馬禮儀侷限在可接受範圍之內。共融在普世教會和它的傳統中,負責人考量當地信眾的需要與能力,會從改革的禮儀經書眾多選項中挑選來舉行重要慶典。這是高度創意的任務。它絕不能被流行時尚、個人特質、或缺乏正統的牧靈洞見所淹沒。它必須由那些有勇氣遵從禮規和有毅力抵制它們的人來擔當。

[行禮原則  全章 完]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乙) - 19th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Year B)

 
(Source: SOLT Liturgy Prep)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乙) - Sunday Gospel reflection with Fr. William Grimm

 
(Source: 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

[中文字幕的設定方法]: 1. 點選畫面右下角的齒輪 (設定) 2. 點選 字幕(1) 3. 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4. 再次點選 英文(自動產生) 5. 點選 自動翻譯 6. 點選 中文 (繁體)  7. 然後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