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1日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Part 6

 

[以下內容節錄並整理自  從歷史觀點看彌撒禮儀的演變 ]

(五)復活節的爭論

在這時期使敎會最困惑的事是復活節日的爭論,這個問題是復活節該在那一日擧行。

亞洲的信友遵守猶太人的月份,即在尼散的第十四天。對這些人來說,復活節可能是在星期二,或星期四或星期五,他們爲證實此習慣是根據使徒時代的傳統。但在西方有不同的看法:基督是在星期日復活的,所以復活節的慶祝應該是星期日。是根聖伯多祿、聖保祿的傳統。東方的斯明納主敎波俐加布到羅馬爲東方人衞護其立場。他與亞尼塞多敎宗(157─168年)有很長的交談,但沒有解決問題。亞洲人在羅馬慶他們的復活節,使得羅馬人不滿。味多敎宗於191年召開第一次亞洲會議,會中宣佈隨從亞洲人的看法,敎宗以處罰來恐嚇反對的人。

當時在法國的依肋納主敎怕敎會內分裂,便出面干涉,爲亞洲主敎向敎宗說情。經過一次開會的通過,大多數隨從羅馬的作法;亞洲雖然有少數人反抗,但無濟於事。亞洲敎會終於在四世紀接受了羅馬的復活日期,於是結束了此一爭論。

(六)喜波利多的著作

喜波利多,生於亞歷山大城,是一位主教。他的文化背景以希臘爲主,是位聖經學者和神學家。他與兩位敎宗(塞佛利諾和卡利斯多)辯論過。當卡利斯多爲敎宗時,他與敎宗發生衝突(222年),成爲歷史中第一位僞敎宗。

拋開與敎宗分裂的問題不談,喜波利多的著作對初期敎會很有貢獻。他主要的傑作是「宗徒傳統」(215年),其希臘原版本已找不到了。但現今學者有的是哥弟克、阿拉伯文、厄弟約培以及拉丁譯文。在一個祝聖主敎的機會中,「宗徒傳統」提到一種聖祭禮儀經文,即我們今日使用的感恩經第二式。

祝聖經文後,新的主敎與參禮者行平安禮,然後執事獻上禮品,新的主敎在禮品上覆手,唸一篇經文(感恩經)說:「願主與你們同在……」

「祂被出賣而受痛苦,但卻摧毀了死亡,解除了魔鬼的鎖鏈,下降陰府,在光榮中宣示復活。祂拿起麵餅向祢感謝說:你們拿去吃,這是我的身體。同樣又拿起杯:這是我的血,爲你們而傾流。你們這樣做,是爲紀念我。」

的確,這份文獻提供了我們寶貴的資料。

(七)禮儀語言

新約皆以希臘文寫成,所以當人們在禮儀集會時也使用希臘文。在羅馬的初期,使徒也使用希臘文。所以在初期敎會希臘文佔重要的地位。

拉丁文在當時被認爲是卑賤的,但羅馬有不少平民說拉丁語。加利斯多敎宗(217─222年)來自貧窮家庭,在他即位時代,他認爲在敎友中有學者和貴族,他們說希臘文,但一般人民不懂;因此他規定至少在羅馬,拉丁文該是禮儀語文。

把拉丁文變成禮儀語言後,當時很亂,因爲希臘話的敎友强烈地反對,喜波利多就是其中一位。這要等到一百五十年後,即到了四世紀末葉才使禮儀拉丁化。在七世紀時,羅馬說希臘話的敎友仍然不少,禮儀便使用雙重語,一是拉丁文,另一則是希臘文,互相對照。

(八)其他的改變

1. 祭衣:在這時期沒有特別的祭衣,只有主祭者會穿較好的衣服。

2. 地點:這要依環境而定。當彌撒與晚餐一齊擧行時,神父自然與其他人坐在桌旁,猶如耶穌在最後晚時一樣。

3. 領聖體:這是由敎友奉獻的餅和酒,是一般的酒,人們站著領聖體,他們手領聖體和聖血,如果願意的話,也可把聖體帶走給那沒在場的人;人們也保留一些聖體爲次日用。

從這段時期我們看到兩大爭執:復活節日期的爭執和偽敎宗的出現。但這並沒有使敎會分裂。前者經過聖依肋納的調停,結果採納兩種日期,因爲並不影響信仰的合一。這兩種使用的習慣尙保留在敎會內。其次,加利斯多的拉丁文使用的問題。喜波利多反對敎宗的作法,他認爲廢除希臘文等於在信仰和倫理上鬆弛了。

這分裂只是暫時的,十年後,喜波利多和新敎宗彭弟央均被放逐到撤丁尼島。彭弟央要喜波利多放棄僞敎宗之名,他也答應了,兩人終於和好。喜氏於235年爲主殉道。

拉丁文和希臘文的共用在歷史過程中存在,到了四世紀時,拉丁文在禮儀中居優勢,只因爲會說希臘文的人較少了。總之,這是彌撒禮儀的一大改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