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

聖經格式與文體在信仰下的反省 - 麥安泰 神父 作品

(作者:安多尼 神父) --> 麥安泰 神父
創作日期:2016/09/07

安多尼神父 部落格:
http://maiantai.blogspot.com

新約聖經是在耶穌基督復活的角度下,開始做文章。如果能夠參悟,從這裡出發,這是我們讀經的宿命,別無他法!讀了幾十年的聖經,誰不曉得。

其實這是大學問,否則基督教所謂的歷史中的耶穌,或天主教堅持的聖經真實性的種種討論,都只是空中樓閣,毫無基礎。

有了這預設的信仰,才能夠看到福音的美!對猶太人,瑪竇用圓滿舊約來闡明耶穌。對外邦人,路加用取代舊約來講述耶穌。想像,你是汽車銷售員,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理所當然。但是卻常是加油添醋,或對其他車輛褒貶不一。

車商知道他們其實在賣引擎,假設我賣的是飛機渦輪引擎,我這推銷員可以吹得天花亂墜,就為了銷售車輛。因此,到底是賣引擎呢?還是車子?好像都是,但由於車子的車體鈑金,內部的電子控管,和裝潢等等,其他車子也有,重點還是在引擎。類比我們的福音,重點在於宣布耶穌的復活,因此其他都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樣就出現不同的福音,如果忘了復活的基督,其他的裝飾也就無意義了!

當我們說福音是做文章,專指聖史們為推銷/宣傳耶穌的復活而編纂,並不認為這樣的創作是虛構的。當我們欣賞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這兩者在文體上迥然不同,卻都屬真。前者為我們記述一個歷史真相,對時事人物有所針貶,是否符合事實。我們現在會存疑,因為其中已經含有「正統」的預設;後者是小說,以歷史的事件來呈現作者的好惡,與事實也有些差距。在在證明他們也都是創作的文體,我們並不在意是否虛構。況且,我記得大二通識應用文課,教我們如何寫書信,公函等等。我們模仿這些格式去寫作和創作,但不能因此說我寫的家書是假的,是虛構的。我們之所以判定福音為真,是相信他們所透露的逾越奧蹟。至於所用的格式,或載具都是為了服務這奧蹟。

有了這些預防針,我們就可大膽地進入解經學的廟堂。見到聖經學者以不同的方法去闡釋,就不會掉進無底洞,不知所措。

我以前在萬福堂時,曾受到文化人類學批判的影響,現在有空,比較從文學的角度去探討,即便有時因立場不同,常有衝突,或甚相反。總之,殊途同歸,為使福音更有可信度而已。但是信仰卻不是我或這些聖經分析可以給的,是天主的恩寵。

打個比方,因為證實是按照某種創作格式而來,為使耶穌的人性更凸顯,因此結論耶穌出生和幼年的記載是杜撰的。我不會做這樣的結論,即便文學型態的格式,即便是希臘中等文學的寫作文體技巧,我認為這些格式和文體都是真的,它們所載的內容也是真的。格式和文體既不同證明耶穌,也無法否定耶穌。這是兩個層次。

正如有人幫我寫傳記,是無法證明我的存在,或不存在。我們只能從傳記中,說他文章寫得很真,沒有矛盾,或文章充滿太多揣測。至於相不相信有這個人,是另外一個層次。

寫偉人聖人傳記也都有一定的格式,追本溯源,至於內容是否真確,或是確有其人,則又是另一回事。那耶穌誕生和幼年故事,瑪竇和路加由於對象不同,以族譜為例,瑪竇追溯到亞巴郎,以色列人祖先;路加面對外邦人,則追溯到亞當。基本上,這是格式的用法,來凸顯耶穌的天人根源,兩者都各出奇招,功成圓滿,並不有損耶穌基督降生奧蹟。

有如科舉制度的八股文,這是門檻,真槍實彈還是應試者的才華。至於內容的真偽,則由考官評鑑了。就拿真福來說,真福的格式是猶太智慧傳統,在谷木蘭書卷也有類似記載,到了瑪竇手中,耶穌如同梅瑟在山上宣布十誡一般,令猶太人心悅誠服;在路加則省了調書袋,反而以二分的手法加深記憶。然而,智慧傳統在福音的作者手中,不再只是別於世人的智慧之語,而是指向耶穌所宣報的天國,是耶穌基督本人。回到聖經傳統,人要像神一般,愛及慈悲。不能因為格式,而貶低了內容的真偽。更不因格式的創造手法,而斷定虛構假造,否定耶穌的存在。那是兩個不同層次。

我們手邊的格式,幾手轉載編輯,是否是耶穌說得,已經無法可考,似乎也不是信仰的重點。我們不因此而否定這種創造作假,而是欣賞這創作是否達到目的──宣報耶穌的逾越奧蹟。

至於到底福音上所陳述在歷史中的耶穌有多麼精準,或真實,這是解經專家功力的展現。至於這「歷史的耶穌」和兩千年前出現的「耶穌本人」,和過去現在未來的「復活基督」,以及「經上的耶穌」,彼此間的關係,就得靠讀者自己的信仰去調適。

教宗公開接見:信靠耶穌的慈悲,別創出一個“靠自己”的信仰 07/09/2016,上述是中文標題,但有的英文標題下「天主派遣祂的兒子對罪人慈悲,而非處罰」。可見,福音的差異,也是因人而異!人人關注的不同!這等於解釋了為何四部福音所描述的歷史的耶穌有那麼多的差異,不是耶穌的問題,是作者的問題。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的創作,而說沒有這回事了!我們從路加福音的序和若望福音的跋,看出福音作者的目的。他們是在作證,而非證明。對象是復活的耶穌基督。這態度很重要,否則萬劫不復!

天主教亞州新聞社下的標題:天主不是心理的避難所,耶穌不是倫理教師,這些標題都指著同一篇教宗的演說,的確很有意思。他們的報導是作證,而不是證明。天主是自明的,不需要人證明。耶穌在若望福音中對大眾證明自己是天主子所提到的。

這是我一直好奇的地方,非常奧妙。我之所以相信福音,不是相信他們的創造,而是他們的作證的對象。按理說,福音就可有可無。但是沒有福音,我們卻又如何認識耶穌?成了循環論證。這也是我欣賞他人信仰的地方。看聖經與理解福音的程度,各個不同,但是卻都是相印同一個耶穌。這到底怎麼一回事!?它們之間的互動到底怎麼一回事?這裡出現兩大區塊!一塊是聖經詮釋,這些作證的程度。一塊是個人信仰的程度。前者是學術領域,後者是靈修領域。這前後兩者的互動令人讚嘆!這並不是鐵路的兩條軌道,平行並進,永不交叉。倒像似太極的相生相成,在互動中合一,在合一中互動。是動態的關係,不是靜止的關係。我運氣好,接觸聖經詮釋研究,並不一定代表我的靈修成正比。同樣,過去的信仰先輩,可能沒有福音紙本的福氣,卻超凡入聖。太玄了!

沒有留言: